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老黃曆>二十四節氣>立秋後秋凍要適當 - 春捂秋凍應慎重

立秋後秋凍要適當 - 春捂秋凍應慎重

占星站 人氣:1.02W

我國民間俗語有云:“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所謂秋凍,是為了讓人體慢慢適應立秋後逐漸下降的氣温,提高對寒冷的耐受能力,這樣才能為深秋和寒冬做好準備。不過根據健康專家的建議,春捂秋凍是需要慎重的,立秋後“秋凍”要適當,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

春捂秋凍應慎重 立秋後秋凍要適當

民間有一種説法: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句話的意思是:立秋之後,要學會“薄衣禦寒”,不要氣温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應該儘可能地晚一點增加衣物,甚至能穿短袖就儘量不要穿長袖,能穿單衣就儘量不加外套。

民諺也有“二八月,亂穿衣”的説法,説的是穿衣感受,從保健意義上説,應該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而今天是8月11日,人們進入了2017年的末伏時節,此時剛剛入秋,夜晨轉涼,日間炎熱,早晚温差有點大,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中午應該防暑,早晚應該抗寒。

所以,我們應該未寒綢繆,注意加強禦寒鍛鍊,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強冷空氣突然到來時,也能適應氣候環境,避免由於氣象原因誘發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氣管炎、肺炎、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各種心腦血管病等。

不過,凡事都應有個限度,春捂秋凍也不能過頭。到了深秋時節,氣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單薄,就沒道理了,一味秋凍反而會致病。對於年老體弱及慢性病患者,春捂秋凍更應慎重。

老年患者因為體質虛弱,不能耐受增加運動以防寒及增強機體抵抗力的活動,所以不應“秋凍”;而對於有慢性肺病的患者,也切不可“秋凍”,這類病人素體虛弱,“秋凍”易令寒邪乘虛而入,造成氣管、支氣管等痙攣,從而誘發氣管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的發作或加重。

一般情況下,立秋後的日照温度(白天)在15攝氏度—20攝氏度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通過“秋凍”來增強體質;而到了深秋,或秋末初冬時節,日照温度(白天)低於15攝氏度時,人們就應停止“秋凍”,並根據氣温變化適時增減衣物,注意頭、手、足等部位的保暖。

TAG標籤:#後秋凍 #捂秋凍 #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