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老黃曆>傳統節日>怎麼過的? - 老北京地區的傳統填倉節

怎麼過的? - 老北京地區的傳統填倉節

占星站 人氣:3.91K

正月廿五日,是民間的填倉節。北京有民諺道:“過了年,廿三,填倉米麪做燈盞。拿簸帚,掃東牆,撿到昆蟲驗豐年。”又説:“天倉,天倉,大米乾飯雜麪湯。”、“點遍燈,燒遍香,家家糧食填滿倉。”這些諺語正體現了老北京人的填倉節是怎麼一個過法,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

老北京地區的傳統填倉節,怎麼過的?

你可能喜歡》》填倉節民俗“撕吊錢”

一些縣誌上所記載:“正月廿五日……用柴灰攤院落中為圖形,或方或圓,中置爆竹以震之,謂之漲囤,又謂之填倉。”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的院子裏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裏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

填倉節的早飯,要吃當時最好的,吃小米乾飯雜麪條,比喻飲食豐富,腹中飽食填滿糧,有“填倉”之意。在吃飯前要先放鞭炮焚香祭神,飯後把壓糧食的磚拿開,任自家的雞狗等動物去啄吃,表示糧滿倉囤不怕雞狗吃。

同時,家家的糧囤要添些糧,缸裏添滿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到了晚間,農院裏要點滿燈燭以祭倉神,並且還打着燈籠或電筒在院屋內外找各種已復甦的小昆蟲,發現越多兆頭越好,那時稱為“填倉蟲”。有些人家還剪些彩紙小葫蘆,貼在門窗或氈帽上,稱此日為太上老君煉丹日,可除百病保一家平安。這個習俗,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仍很盛行。

在老北京的東直門內曾建有很多糧倉,清代時最多達十五座糧倉,至今北京仍保留有祿米倉、海運倉、南新倉、北新倉等地名,而南新倉的遺址仍像六百年前原樣保存着。當年每逢正月廿五這天,糧倉及糧商們都要張燈結綵,設供致祭,焚香叩拜倉神——附會敬仰的韓信神像。

清韶公的《燕京舊俗志》雲:“相傳倉神為西漢開國元勛韓信,俗稱之曰韓王爺。”韓信的第一任官職就是倉官,並曾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來被民間奉為倉神,將韓信定為糧倉的祖師爺。在北京的東嶽廟裏,就供有韓信的神像供人們拜祭,舊時還曾有過很多民間香會活動。

結束語:過完年就沒節了?對老北京人來講可不是這樣,老北京的農曆正月裏幾乎每天都是“節”,正月裏過了“破五”後,初六是各商鋪開市之日,初七是古老的“人勝節”,即人日,這天祈福全家平安子孫滿堂;初八是“順星日”,人們祭祀諸星君,以獲星君保佑,初九祭祀玉皇大帝,正月十五元宵節等等。而填倉節,則是正月二十五的節日,過完填倉節,春節也算是進入了尾聲。

TAG標籤:#北京地區 #填倉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