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美味麪條的做法 -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

美味麪條的做法 -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

占星站 人氣:2.94K

在中國最常見的主食也就是麪食,各種各樣的麪食是你填飽肚子的根本。麪條同樣是麪食中的一款,不同的面加上不同的配料也在全國各地有了自己的名字。

那麼,本期看看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蘭州牛肉拉麪:
  蘭州牛肉麪,又稱蘭州清湯牛肉麪,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它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麪條黃亮),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顧客的好評。並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坊間傳説,蘭州牛肉麪起源於唐代。目前有史料記載的是蘭州牛肉麪始於清朝嘉慶年間,創始人:陳維精。經後人傳承改進,以“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麪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麪的標準。其製作的五大步驟無論從選料、和麪、餳面,還是溜條和拉麪,都巧妙地運用了所含成分的物理性能,即麪筋蛋白質的延伸性和彈性。

蘭州清湯牛肉拉麪,原為西北地區招待高級賓客的風味食品。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國各省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蘭州牛肉麪館。蘭州本地人一般稱蘭州牛肉拉麪為“牛肉麪”。年輕人亦稱之為“牛大”或“牛大碗”,取“大碗牛肉麪”之意。

材料:牛肉800g、綠皮蘿蔔250g、麪粉500g、鹽20g、糖50g、花椒15粒、大料2個、葱適量、姜適量、生抽30g、郫縣豆瓣30g、香葉2片、鹽適量、香菜適量、油潑辣子適量、醋適量

做法:
  1、將洗乾淨的牛肉焯一下,冷水下鍋,水開後煮10分鐘左右,完全撇掉浮沫即可。
  2、高壓鍋裏放入輔料中的所有材料。
  3、再將焯好的牛肉放入,加涼水。加水的量是壓力鍋的最大值。壓力鍋設置為蹄筋檔,這樣牛肉筋也會很爛。
  4、煮好後將牛肉撈出來,涼涼後切片備用。
  5、煮牛肉的時候開始和麪,我做的是面片所有面和的軟,揉好後醒着。
  6、蘿蔔切片
  7、鍋里加入剛才煮的牛肉湯,再加入蘿蔔片小火煮20分鐘。煮好後按自己的口味再加點鹽。
  8、面醒好後,搓成小棒開始揪面片了。
  9、碗裏盛上面片,倒上牛肉湯,放幾片切好的牛肉,再撒上香菜,正宗口味的蘭州牛肉麪就出鍋了。吃的時候放些醋和辣椒油。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2張

老北京炸醬麪:
  一道傳統的中式麪食。流行於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由菜碼、炸醬拌麪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裏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麪醬炸炒,即成炸醬。麪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麪。也有面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麪”。

炸醬麪在全國都很流行,特別是在北京等地,由菜碼、炸醬拌麪。菜碼有黃瓜,豆芽,蘿蔔等切好。然後將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裏炒,再加入黃豆醬或甜麪醬炒,做成炸醬。麪條煮熟後,撈出,燒上炸醬,放上菜碼,炸醬麪就做好了。不過全國的做法也不太相同,主要做自己喜歡吃的口味就好。

材料:手擀麪500g、五花肉300g、油適量、白糖10g、大葱半根、大蒜4瓣、胡蘿蔔1根、豆芽200g、黃瓜1根、葱伴侶醬400g、料酒適量

做法:
  1、把醬倒入碗中,切葱花薑末備用。
  2、肉切成0.5cm*0.5cm的小丁。
  3、鍋裏倒一點油,放入五花肉丁,放入一點料酒,煸炒至肉丁變色出一點油。
  4、肉丁撈出,在煸出的油裏放入葱花薑末炒香。
  5、放入醬翻炒,讓油和醬慢慢看融和炒香。
  6、放入炒好的五花肉丁。
  7、肉丁和醬翻炒均勻。
  8、鍋里加水,改中小火,放入糖。
  9、湯汁慢慢變濃稠,關火。
  10、豆芽菜在鍋裏焯熟控水備用。
  11、黃瓜和蘿蔔切絲備用。
  12、麪條煮好撈出,放上菜碼,澆上炸醬攪拌均勻即可食用。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3張

山西刀削麪:
  山西刀削麪是一種山西的特色傳統麪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麪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刀削麪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都深受喜食麪食者歡迎。

山西刀削麪中晉小二刀削麪還是極少數我國擁有完整文化和宗傳的中國廚藝流派,尤其是關於刀削麪的詩文、楹聯獨具神韻、心懷蒼生、寓意天下,令人歎為觀止。

刀削麪起源於12世紀的山西太原,內虛外筋,柔軟光滑,易於消化,與抻面、撥魚、刀撥面並稱為山西四大面食,更與北京的炸醬麪、山東的伊府麪、武漢的熱乾麪、四川的擔擔麪一同被譽為我國着名的五大面食,真可謂“麪食之王”。

據《晉食縱橫·名食掌故》記載:“刀削麪最早出自山西,是流行於民間的一種水煮麪食,為麪食中的佼佼者。在山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特別是晉中平遙、介休、汾陽、孝義等地,家庭主婦、少女以及城市中不少”婦男“都會製作。”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麪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同刀削麪,可謂是“麪食王中王”。

刀削麪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並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綠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麪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

材料:麪粉300g、水130g、排骨適量、高湯適量、小葱適量、紅椒少許、削麪刀

做法:
  1、稱量好麪粉和水。
  2、和好面後用潮濕的毛巾蓋住醒30分鐘。
  3、煮鍋水開後把醒好的面揉成比手掌稍稍長一些的大面團,託在左手,用手就可以削麪啦!
  4、麪條煮至浮起後再煮2分鐘就熟了然後撈出麪條。
  5、澆上您喜歡的澆頭就可以吃啦。刀削麪根根勁道,非常好吃!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4張

四川擔擔麪:
  擔擔麪,漢族特色麪食。“中國十大面條”之一,着名的成都小吃(又説自貢小吃,起源於自貢)。用麪粉擀製成麪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麪條細薄,滷汁酥香,鹹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它是由經營者一向葷素兼有,既有面條,又是有“抄手”(餛飩)。標準的面擔,是用硬木製作的,擔的一頭是“操作枱”兼“貯藏室”,放有面條、抄手皮、肉餡、蔬菜及各式調料;另一頭是“灶披間”、小風箱,可現場煮麪。用紅油、花椒、鹹醬油、芽菜末、葱花、味精、醋等作調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

其配料有紅醬油、化豬油、麻油、芝麻醬、蒜泥、葱花、紅油辣椒、花椒麪、醋、芽萊、味精等十多種。特點是面細無湯,麻辣味鮮。川味麪食中有名的“素面”、“素椒雜醬麪”、“清湯雜醬麪”、“紅湯麪”、“酸辣面”、“清紅湯抄手”都可以在這副面擔上做出來。此面現做現吃,湯沸面滑,調料齊全,經濟方便。

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麪,用一種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麪,一格燉雞或燉蹄膀。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麪,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麪特色最濃。

材料:麪條(生)200克、空心菜50克、芝麻醬1勺、辣椒油1勺、細香葱2根、花椒麪1勺、醬油2勺、蒜3瓣、花椒油1勺、香油1勺、川東菜10克、水適量

做法:
  1、準備好擔擔鹼面和空心菜
  2、準備好葱末、蒜末和川東菜末
  3、拿一個小碗,放入1勺芝麻醬
  4、用香油將芝麻醬拌開,在放入2勺醬油、1勺花椒油,加入蒜末和川冬菜調均
  5、鍋裏燒開水,水開後先下入空心菜燙熟撈出放到碗裏
  6、在下入鹼面,水一開就撈出控水抖涼,加入適量的植物油拌勻,防止麪條粘在一起
  7、拿一碗裝入麪條淋上勾兑好的芝麻醬汁,加1勺辣椒油,撒上葱花和花椒麪,就可以了。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5張

延吉冷麪:
  延吉冷麪“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馳名國內外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民族食品。其中尤以蕎麥麪冷麪為着稱。一般用牛肉湯,把煮好面的用涼水衝然後放到碗里加之前煮牛肉用的湯(切記湯必須要涼)和辣白菜,黃瓜,雞蛋,牛肉,葱,芝麻,辣椒,松子,蘋果或西瓜切片。

蕎麥麪上蓋着牛肉、蘋果、泡菜,上桌前從大桶中舀一勺冰涼酸甜的湯料,滿滿的一碗涼爽。這是延吉冷麪留給很多人的印象,而似乎也只有這樣做出的冷麪才是最正宗。冷麪講究的是湯清——牛肉湯定是要將浮油撇清的;涼爽——無論是湯還是面,都要冰涼後食用。只有這樣,才能將夏日的炎熱統統拋到“面鋪”外。

冷麪多用碗食用,亦有用碟子盛裝的,但冷麪的湯就相對較少了。冷麪的作法,是把麪條煮熟後,用涼水抄幹後的麪條,再放進鹽、醋、醬油等調味料,並再加番茄、黃瓜等青菜作伴菜。吃時把伴菜與麪條拌好,再配以朝鮮鹹菜或泡菜,即可食用。

材料:蕎麥麪1000克、土豆澱粉1500克、精牛肉600克、白菜2500克、梨500克、雞蛋絲150克、熟芝麻25克、辣椒粉50克、蒜泥50克、薑末3克、醬油600克、醋精25克、芝麻油15克、食鹼50克、精鹽100克、味精4克

做法:
  1、將牛肉切成250克重的塊,洗淨後放入開水鍋內,煮至八成熟時,放入精鹽、醬油,改用小火煮。

2、葱去皮,胡蘿蔔用刀刮淨,均用微火烤糊,裝入布袋內紮緊口,放入八成熟的肉鍋內煮。

3、待肉煮熟時,撈出晾涼,切成3釐米寬、5釐米長的薄片。煮肉的湯用籮過濾在大盆中,晾涼後放入醋精、味精即成冷麪湯,湯的重量為5000克。

4、白菜打去淨老青葉,切成3釐米長的順絲,加入精鹽30克、辣椒粉20克、蒜泥30克、薑末3克攪拌均勻,裝入瓷缸內自然發酵2天,即成鹹白菜。

5、梨去蒂、皮、核,切成薄片待用。辣椒粉30克、蒜泥20克,用少許冷麪湯調勻成粥狀,即成調味醬。

6、用30克温水溶化食鹼水,把兩種麪粉攪和均勻,加入1250克開水和成燙麪。

7、把面用冷麪機壓成麪條,放入沸水鍋內,煮至表面呈現出光澤時,用大漏勺撈出,過涼水,放入籮筐內控淨水,再放入案板上,斷成約50釐米長的條,盤成團形裝碗。

8、碗內放入鹹菜帽,澆1匙調味醬,再加少許肉片、2-3片梨片和雞蛋絲,撒上芝麻,澆入冷麪湯,淋上芝麻油即成。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6張

河南燴麪:
  河南燴麪,“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有着4000年的歷史。是一種葷、素、湯、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燴麪是以優質高筋麪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麪條的麪食。湯好麪筋,營養高。

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藥,骨頭油都熬出來了,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

燴麪按配料不同可分為:羊肉燴麪,牛肉燴麪,三鮮燴麪,五鮮燴麪等等。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麪,是河南齊名的三大小吃。燴麪是以優質高筋麪粉為原料,輔以高湯及多種配菜,一種類似寬麪條的麪食。湯好麪筋,營養高。

燴麪的面是用優質高筋白麪粉,兑以適量鹽鹼用温開水和成比餃子面還軟的麪糰,反覆揉搓,使其筋韌,放置一段時間,再擀成四指寬,二十公分長的面片,外邊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碼好,用塑料紙覆上備用。

湯用上等嫩羊肉、羊骨(劈開,露出中間的骨髓)一起煮五個小時以上。

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其中下七八味中藥,骨頭油都熬出來了,煲出來的湯白白亮亮,猶如牛乳一樣,所以又有人叫白湯。輔料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海蔘、魷魚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材料:麪粉、羊肉、姜、香菜、葱花、豆腐皮、海帶絲、菠菜、鹽、味精、辣椒

做法:
  1、和麪,面稍微軟一點(面裏要放鹽);
  2、每半個小時和一次,一共和個3、4次就行了;
  3、醒面至少3個小時以上,不然面沒勁兒;
  4、帶骨牛肉,或羊肉燉湯,湯裏只放姜,連鹽都不要放;
  5、肉燉差不多爛,以後將肉撈出;
  6、將骨頭剔掉,肥肉剔掉繼續放回鍋裏燉;
  7、熗鍋;
  8、準備香菜、葱花、豆腐皮絲、海帶絲備用;
  9、在開始做之前半個小時,將面全部寫成兩釐米寬的長條,兩面抹油,再醒半個小時;
  10、將長條的面甩開,越拉越長,拉成細麪條;
  11、下鍋中煮熟,面塊熟時,將海帶、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12、準備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絲、葱花、鹽、味精、辣椒;
  13、將煮熟的面盛入,再澆上燉肉的湯即可。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7張

杭州片兒川:
  片兒川,“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浙江杭州地區一種着名的特色傳統湯麪,面的澆頭主要由雪菜,筍片,瘦肉絲組成,鮮美可口。已有百餘年曆史,最早由杭州老店奎元館首創,其特色在於雪菜和筍片的鮮美,讓食客吃後回味無窮。片兒川的價格適中(一般在10-15元人民幣左右),是杭州市民最喜愛的日常小吃之一。

片兒川面是杭州奎元館老店歷史上最具名聲的麪點之一。相傳片兒川面,還是奎元館初創時小麪店的看家面,清時全省到杭州來趕考的各地讀書人很多,店主為招徠這些讀書人的生意,就以雪裏蕻菜、筍片、豬肉片燒製成的大眾化面專門供應外地窮苦書生。

有一次,一位年輕秀才來吃麪,只要一碗陽春麪,店主見他眉清目秀,家境貧寒,特贈送他一碗片兒川面,外送三隻茶葉蛋,祝他連中三元。後來,這位秀才中了貢士,放榜之日,特到店裏向店主致謝,因小麪店尚沒有招牌,就提筆寫了“奎元館”三字。從此,奎元館的片兒川面名聲大振,食客盈門。

奎元館的片兒川烹調與眾不同,要先將筍片、肉片與雪菜用沸水氽煮,再加人工手製的麪條燒煮而成。因“氽”與“川”同音,“片兒氽”就叫成“片兒川”。

材料:雪菜60克、冬筍80克、豬裏脊肉80克、潮面400克、油60克、生粉1小勺、料酒3克、老抽1勺、鹽兩勺、雞精半小勺、胡椒粉適量、胡蘿蔔兩片、葱末適量

做法:
  1、豬裏脊內切薄片,加生粉、少許鹽、老抽半小勺,加料酒攪拌均勻;
  2、冬筍切片,酸菜備用;
  3、潮面下入沸水中煮至半熟;
  4、撈出過水沖涼備用;
  5、鍋中入油燒熱,下入肉片扒熟後撈出,底油仍留在鍋內;
  6、下入酸菜和筍片翻炒1-2分鐘;
  7、加入半鍋水,加鹽、老抽攪拌均勻;
  8、大火煮至沸騰時轉小火,燉10分鐘;
  9、下入麪條,煮至再次沸騰;
  10、最後下入肉片,加雞精、胡椒調味,稍煮即可關火。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8張

崑山奧灶面:
  奧灶面,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江蘇省崑山市的傳統麪食小吃之一,屬於蘇菜系。到崑山遊覽玉峯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嚐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滷鴨面最為着名。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湯麪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於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滷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

再有就是,麪條用精白麪加工成龍鬚麪,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衝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小料衝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

奧灶面不僅選料講究,味美鮮醇,另外還有“三燙”的特點:面燙,撈麪時不在温水中過水,而在沸水中過水;湯燙,配製好的麪湯放在鐵鍋裏,用餘火燜煮,保持其温度;碗燙,碗洗淨後,放在沸水中取用,不僅保暖,還消毒衞生。因此“奧灶面”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關於“奧灶”二字,歷來眾説紛紜。傳説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途經崑山遊覽玉峯山景後腹中飢了,於是來到這家小麪店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無比鮮美,忙讓太監打聽烹製方法。但由於語言關係,太監似懂非懂,無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紅油麪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

乾隆一聽哈哈笑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從此這莊小麪店就有了“奧灶面”的美稱。比較可信的説法是:顏復興麪館又小又舊,黑咕隆咚;陳秀英年紀大後手腳慢,眼睛不仔細,因此被老吃客戲稱為“鏖糟面”。鏖糟是崑山土語,就是不太乾淨的意思。誰知這個怪名稱反倒使它不脛而走。

做法:
  1、將乾紅辣椒去蒂和籽,洗淨,切成長約1釐米的小段;大蒜去皮搗碎成蒜泥放入碗內,加入少許精鹽攪勻,製成蒜汁,備用。
  2、將鍋內倒入花生油,待燒至六成熱時,放入紅辣椒段,用中火炸至辣椒變色,油色轉紅時,即成紅油,離火晾至温熱,加入醬油、精鹽、味精,攪勻,即成紅油味汁,分盛在若干碗內。
  3、將麪條煮熟,均勻挑入盛紅油味汁的碗內,拌勻,再分別澆入蒜泥汁、麻油拌勻,即可食用。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9張

武漢熱乾麪:
  熱乾麪是湖北省武漢市的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漢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歡迎。隨着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麪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很多人都喜歡的麪食之一。熱乾麪與河南燴麪、山西刀削麪、四川擔擔麪同稱為中國四大名面。

熱乾麪的麪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鮮辣味粉、五香醬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漢熱乾麪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享譽世界。在第二屆中國飯店文化節暨首屆中國麪條文化節上,評選出了“中國十大面條”,武漢熱乾麪排在首位,聲名鵲起。

熱乾麪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小吃,武漢人對它的感情,就不必再費言語。單講從外地來過武漢的人,他們再次想起武漢,多半是因為想起了武漢的熱乾麪。熱乾麪對武漢人或者在武漢呆過一段時間的朋友來説,它不再僅是一種小吃,而是一種情懷。未食而鄉情濃濃,食之則香氣噴噴。儘管美味,但是身處外地的朋友並無法享受到這份福氣,因為它只能現做現吃。

熱乾麪既不同於涼麪,又不同於湯麪,麪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麪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香而鮮美,有種很爽口的辣味,是祖傳祕方,誘人食慾。

材料:鹼水面150克、榨菜適量、酸豆角適量、食鹽半茶匙、生抽1湯匙、老抽2茶匙、香油2湯匙、小葱5克、芝麻醬2湯匙、辣椒醬1湯匙

做法:
  1、鮮麪條加一湯匙香油拌勻
  2、入蒸鍋大火蒸10分鐘。蒸好的麪糰用筷子抖散至晾涼(也可以入鍋煮1-2分鐘至七八成熟,我覺得蒸的更勁道,而且蒸好的面“自來卷”更好看)
  3、榨菜,酸豆角,香葱切碎
  4、喜歡吃辣的,可以把榨菜和酸豆角里拌入辣椒油或辣椒醬
  5、最後,把芝麻醬,用香油,老抽,生抽,鹽拌勻。晾涼的面從新放入鍋中,煮大約1分鐘,熟了即可,不要煮太軟。撈出後盛入碗中,澆上拌好的醬汁,撒上榨菜,酸豆角和香葱,趁熱拌勻即可。

中國十大面條排行榜,美味麪條的做法 第10張

鎮江鍋蓋面:
  鍋蓋面也稱為夥面、鎮江小刀面,被譽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是江蘇省鎮江市地方特色傳統美食。鍋蓋面用的麪條是“跳面”。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麪皮,用刀切成麪條。

做法通常是將麪粉揉好後擀成薄片,再用刀細切,與鍋蓋一起下鍋煮熟,撈起放入調好佐料的碗裏即可。特點是軟硬恰當,面的柔韌性好,老少咸宜。

鍋蓋面做法源於清朝。據傳,乾隆下江南時,到鎮江張嫂子夥麪店時,張嫂子忙中出錯,誤將湯罐上的小鍋蓋當成大鍋蓋,撂到面鍋裏,煮出來的麪條卻很可口,還被乾隆誇讚。雖然鍋蓋面的做法在清代就已經出現,但鍋蓋面的叫法卻只有30多年的歷史。

1979年,鎮江當地政府組織召開了一次為對外宣傳鎮江出謀劃策的會議,10多名老文化人提出,鎮江的老三怪太俗,建議改變説法,眾人商量後提出了現在流行的新“三怪”的説法。這一説法,後來逐漸刷新並覆蓋老“三怪”,成為鎮江的名片。新“三怪”流行以後,鍋蓋面也漸漸得名。

鍋蓋面選用的麪條是“跳面”,這種麪條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裏耐嚼有勁,味道獨具。鍋蓋面的底料也十分講究,祕製醬油汁加上十餘種佐料,味道十分鮮美。做好後,湯清面軟,不粘不亂,青頭鮮嫩,經濟實惠。

材料:麪條,醬油,綿白糖,味精,蝦仁,八角,香葉,鹽,青頭,熟豬油或芝麻油。

做法: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蝦籽下鍋煮沸。
  2、3分鐘後,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後倒入醬油,燒沸離火,用小火慢燉1個小時。
  3、它冷卻之後,裝入容器裏面待用。
  4、鍋內放進清水燒沸,放入麪條。
  5、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台上,逐碗倒入醬油25克,熟豬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適量青頭和味精0.5克。
  6、面鍋滾沸後,加適量清水,使麪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清除浮沫,將麪條逐份撈入碗內,澆入適量麪湯即成。
  7、青頭,也就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面滷。生的有蒜泥、蒜花、漂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豆芽、香乾,將這些蔬菜擇洗後,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即成。

TAG標籤:#美味 #排行榜 #麪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