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老黃曆>二十四節氣>2019年立秋習俗 - 立秋民間活動

2019年立秋習俗 - 立秋民間活動

占星站 人氣:1.64W

立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節氣,立秋表示的是進入秋天的氣候,而在立秋迎接節氣的到來會有寫活動,那麼在立秋民間有哪些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民間活動 2019年立秋習俗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結婚吉日一覽

立秋民間活動

吃西瓜
  
江蘇各地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立秋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清涼糕
  
在浙江,立秋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裏。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吃“福圓”
  
立秋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立秋民間活動 2019年立秋習俗 第2張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開工吉日一覽

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説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懸秤稱人
  
清朝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説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裏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立鰍
  
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説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裏的泥鰍就會在水裏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經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裏,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立秋民間活動 2019年立秋習俗 第3張

你可能感興趣:2020年搬家吉日一覽

吃餃子
  
在東北有句俗語: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餃子。瀋陽立秋要“搶秋膘”,包餃子或者包子,有個習俗,我搶你碗裏的一個餃子,表示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稱水
  
以前宿遷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後用容器裝滿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樣,然後稱重。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吃雞蛋
  
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祈福
  
由於古時候,常州經常發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民也會往稻田裏插上三角旗,驅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着“爭秋奪福”的説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TAG標籤:#習俗 #立秋 #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