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立秋吃什麼 - 2017年立秋的7個習俗

立秋吃什麼 - 2017年立秋的7個習俗

占星站 人氣:2.99W

今天迎來2017年的秋季,而秋季開始的標誌是立秋節氣。已經到了立秋,這是古代一年以來農民豐收的季節,在這個時候都是開開心心的大豐收。不過中國不同地方的習俗與食物都不怎麼一樣。本期的秋季飲食,帶你看看各地吃什麼。

2017年立秋的7個習俗 立秋吃什麼

一、立秋節氣的食俗有哪些
  啃秋
  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習俗在古時就有了。傳説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裏許多人長了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果瘌痢瘡果真好了。
  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山東吃“渣”
  習俗: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解説: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北京貼秋膘
  習俗:老北京講究在立秋當日吃醬肘子,來為自己和家人補充營養。
  解説:貼秋膘的習俗來源於“苦夏”。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上秤”,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以肉貼膘”,首選醬肘子。

東北吃餃子
  習俗: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裏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解説:東北立秋的民俗與北京、河北等地區類似,都是關注立秋進補,模式也與東北人豪爽的性格有關,用“搶”的方式補秋膘。

二、立秋的7個習俗
  1、秋忙會
  秋忙會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2、秋社
  秋社也是立秋習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3、摸秋
  夏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裏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4、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並和立夏時體重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5、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後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後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6、啃秋
  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即立秋日吃瓜。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説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7、吃“渣”
  山東、四川等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TAG標籤:#習俗 #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