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老黃曆>傳統節日>老北京的寒衣節習俗

老北京的寒衣節習俗

占星站 人氣:1.92W

每年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民間歲時節令中的寒衣節,我國一些地區在這一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祭祀逝去的先祖,上供品,燒紙錢、燒寒衣,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悲憫。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為你介紹,老北京的寒衣節習俗。

老北京的寒衣節習俗

老北京的民俗,在十月初一這天,要用黍矐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還講究祭新墳。十月一的頭天,由家中長輩帶領着兒孫們到祖墳添土。添土不能用筐簍,講究拿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裏人丁越興旺。

在十月初一以前,家家户户就打發孩子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它是用冥衣鋪糊燒活的彩色蠟花紙,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一般是一張紙破三條或四條。粉紅色的印上白色圖案;白色的則印上青蓮色的圖案;黃色的則印上紅色圖案(一般均為牡丹、菊花、蝴蝶的連續圖案)。也有用素色紙的。總之,只是象徵性的東西。

有的把這些寒衣紙剪成衣褲狀,有的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裏焚化。還有的更為講究的富人,則是請冥衣鋪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襖、皮褲等高級冬裝。甚至還要製作一套紙房舍,瓦柱分明,門窗俱備。但不論用什麼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為主,一併裝在包裹內,供罷焚化。

隨着時間的推移,老北京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逐漸改成“燒包袱”。人們在預先糊好“寒衣包”或是“金銀包袱”外面寫上地址,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所謂“包袱”也叫“包裹”,是指説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老年間的南紙店就賣“包袱皮兒”,“包袱皮兒”實際上就是用白紙糊一大口袋。

“包袱皮兒”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拿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當間兒印一蓮座牌位,那是寫收錢的先人亡者名諱的地方。比如説:“已故X府君諱XX老大人”字樣,又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兒”,不印任何圖案,當間兒只貼一藍籤,寫上先人亡者名諱就成,也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

一、大燒紙: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
  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紙幣票之後仿製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印有灃都城的圖案,大都面額巨大,背後印有佛教;
  三、假洋錢:拿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跟當時通行的銀元一樣的圖案;
  四、用紅色印在黃裱紙上的,成一圓錢狀,又叫“往生錢”;
  五、拿金銀箔疊成的元寶跟錁子,有的還的講究拿線穿成串兒,下邊綴一彩紙穗。

十月一這天,族長帶領着家族中的男丁,抬着大食盒跟大方桌,滿載兒的供品得有二十多個大海碗,挨個的到墳前祭拜,那叫“上大墳”。後改為一家一户攜帶少量供品“上小墳”了,供品也改為了餃子。

這天,人們上墳添土祭祖,除了擺供品燒紙錢以外,還拿五色彩紙絞成衣帽、紙箱,焚於墓前。出了門子的姑娘照老例兒得回孃家祭祀已故長輩。

這天,不拘貧富均有送寒衣燒包袱的舉動。凡屬送給亡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了。所以“十月一,燒寒衣”要特別認真細緻。

有錢的官宦人家府宅門地,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三碗水餃、滿漢糕點、乾鮮果品、冷葷熱炒等供品,不拘此限,沒有定例。燒香秉燭。全家人按照尊卑長幼行四叩首禮(神三鬼四)。祭後就在門外焚化,也有送墳地燒獻的。焚燒前,在地上劃一大圈,朝着墳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説是“打發外祟”。

普通百姓送寒衣也就只能是十字路口了,但也得講究。在十字路口焚燒一些五色紙,假比是布帛什麼的。意思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祀的絕户孤魂,免了給自己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是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就習慣在家門前焚燒祭物。老年間,兒女們守孝講究穿三年孝服。孝滿那年的十月一就能換穿常服了。為先人遷墳合葬等儀式,老北京的風俗也是在十月一進行。

這天,講究的女人忌出行。這天,老喪一律不舉哀。這天,新喪的規定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記載:“新喪,白紙為之(指寒衣),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

這天的老北京人家,不僅要為先人亡者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女人們在這天把先前做好的棉衣褲拿出來,讓家人們換季。假比説到時候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衣褲,也得幫着家人們試穿一下,圖個吉利。

男人們在這天就得整理火爐跟煙筒等過冬取暖的物件兒。裝好後,還得連火生着了試試,以保證天寒時能順利取暖。

TAG標籤:#習俗 #北京 #寒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