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蒙古族長調藝術特色之牧歌體驗

蒙古族長調藝術特色之牧歌體驗

占星站 人氣:2.99W

本期蒙古族文化帶來的是蒙古族長調藝術特色,傾心聽一曲長調牧歌,猶如站在蒼茫草原向大自然傾訴體驗。這種藝術境界,被諸多音樂學家、歌唱家稱之為“天籟與心籟的完美統一”,而美學家則稱之為“人和大自然高度自由完美的統一”。

蒙古族長調藝術特色之牧歌體驗

藝術特色
  傾心聽一曲長調牧歌,猶如站在蒼茫草原向大自然傾訴體驗。這種藝術境界,被諸多音樂學家、歌唱家稱之為“天籟與心籟的完美統一”,而美學家則稱之為“人和大自然高度自由完美的統一”。只要有一人領唱長調旋律,三五個人以持續低音潮爾,就會產生莊嚴肅穆、聲勢浩大、輝煌壯麗的氣勢;而一首馬頭琴民間獨奏曲《走馬》,就會有排山倒海之氣概。二者均能使人產生一種雄渾壯美的崇高體驗。

長調牧歌的典範之作《遼闊的草原》,音樂語言、曲式結構都是簡潔精練的,全曲只上下兩個對偶樂句旋律,但卻熱情奔放,達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統一,同樣給人以遼闊、豪放的陽剛之美。古老的宴歌《六十個美》,僅在一首單樂段淳樸的歌曲中就唱出六十個美的事物。

歌中列舉了草原土地、生命青春、牛羊駿馬、候鳥鴻雁、陽光雲靄、明月繁星、山的景色、海的風光、怒放的鮮花、清澈的流水、彈撥的琴絃、嘹亮的歌聲、父母的恩情、弟兄的情義、長者的訓導、天下的太平……這種情景交融、法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獨特意境和神韻,在人類進入大工業時代,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今天,更為突出顯示出蒙古族長調民歌高度的美學價值。

蒙古長調的表演者穿蒙古長袍,配以馬頭琴音樂,謳歌母愛、讚美生命、訴説愛情,以真聲唱法為主,是最接近自然的聲音。在蒙古長調裏,除了旋律本身所具有的華彩裝飾(如前依音、後依音、滑音、迴音等)外,還有一種特殊的發音技巧形成的旋律裝飾,蒙古語稱為“諾古拉”,可譯為“波折音”,即發聲時,配合口與咽腔的複雜動作,發出類似顫音的抖動效果,一般抖動兩三次,“諾古拉”對形成蒙古長調的獨特風格具有重要作用。“蒙古長調每個人唱的都不一樣,可以即興發揮,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以思念、讚賞的歌曲為主,大多數都是描寫草原、牛羊、白雲等,尤以唱馬的歌曲最多。”

蒙古族的生存環境歷來是地廣人稀,加之遊牧的獨特生活方式,使他們對愛有着自己的思考,對愛的表達也有着獨特的方式,長調民歌即是在這種愛的原動力作用之下產生與發展的。因此,長調民歌中無時無刻不體現着這種愛的本質與內涵。

TAG標籤:#蒙古族 #長調 #牧歌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