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宗教文化>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

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

占星站 人氣:3.12W

  每一個宗教都是為了保佑自己還有家庭的安康,所以不應該對任何一個宗教有其他的歧視,那麼想要了解佛經,就應該從佛教文化開始瞭解,很多佛經故事都能教人們很多人生道理,接下來幾則佛經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佛陀流下三滴淚,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有一次,佛坐在樹下為無數人説法。其中有人證得須陀洹果,有人證得斯陀含果,有人證得阿那含果,有人證得阿羅漢果,這樣的人不計其數。
  此時,佛陀臉色無有光彩,像是特別憂愁的樣子。阿難問佛是何緣故。佛陀説:就像是商人,持價值千萬珍寶外出經商,路上遇到盜賊,被洗劫一空,赤裸身體呆在路上,你説愁不愁?
  阿難回答:很愁。
  佛對阿難説:我從無量劫來,千辛萬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眾生成佛。但現在我成佛了,卻沒有起到真實作用,難道我能快樂得起來嗎?
  阿難問:不是很多人,已證得聲聞聖果了嗎?
  佛陀説:如同一家人,生了十幾個女兒,卻沒有兒子的話,就不能支撐門户。同樣,我雖有阿羅漢無數,可他們都不是我的兒子,不能坐在樹下頓悟成佛,不能把佛法傳承下去。
  説完,佛陀流下三滴眼淚,三千大千世界為之震動,數不清的天、龍、神、人等,都發起無上菩提心。
  這時,佛陀的面容立即端正和悦,放出無數光明,照亮四方,歡喜地説道:我的教法後繼有人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發菩提心的重要。沒有被菩提心攝持的任何一個善根,縱然像阿羅漢那樣,從三界輪迴中得到了解脱,也不算是特別殊勝。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
  8歲小沙彌臨死前在雨中做了一件事竟延長壽命直至80歲
  從前有一個小國家,在城市附近有一片森林,森林裏面有五位高僧在修道,其中一位比丘已經獲得神通,能看到他人的壽命。
  有一個小沙彌,年僅八歲,也在山裏同修,大家各坐一方,參究佛理。
  這位得到大神通的師父,已經預知沙彌只能再活七天,心想:如果這個小沙彌死在我這裏,他父母一定會認為我沒有照顧好,導致他們的孩子夭折,必然會產生怨恨心,我應該讓他回家去。於是師父對沙彌説:你父母親在家裏非常想你,你今天就起程回家看看,第八天早晨再回來。
  沙彌聽了非常歡喜,向師父行了禮,馬上動身回家。路上遇到大雨,沙彌眼看大水就要淹沒路邊的螞蟻洞,無數螞蟻即將遭遇滅頂之災。沙彌心想:我現在已皈依佛門,是佛弟子,第一要有慈悲心,第二要救護生命。想到這裏,沙彌開始動手搬來泥土,堵住流水,並將積水排走,這樣螞蟻洞也就保全了。
  沙彌回到家後,家裏並沒有什麼事,所以第八天早晨他就動身回到了山裏。
  師父遠遠地看見小沙彌回來,覺得非常詫異,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心想他七天內應該就去世了,現在還能回來,又是什麼原因?該不是已經是鬼神的化身吧?為了察明真相,師父馬上入定,這才獲悉小沙彌因為拯救了無數螞蟻的壽命,今生的壽命已經延長了許多。
  沙彌回到師父跟前,頂禮後在一邊坐下。
  師父問他:你做了一件大功德,自己知不知道?
  沙彌答道:我這七天一直待在家裏,沒做什麼功德。
  師父又説:你的壽命原本已經完了,但前幾天因為你拯救了無數的螞蟻,今生壽命已經延長八十多年。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第2張

  夫人懷孕期間開口便能誦佛經妊娠月滿後誕下佛弟子:
  昔有比丘,精進守法,少即持戒而不毀犯。所誦讀皆為佛法甚深經典,凡聽到比丘誦經聲者,莫不歡喜。
  有一個小兒,年七歲,在城外放牛。他遠遠聽見比丘誦經聲,便覺得這聲音如仙樂一般美妙,故而直奔精舍,禮拜比丘,聽他講經。比丘見小兒年少聰慧,宿緣深厚,即為小兒講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至色空色空之時,小兒突然開悟。小兒大喜,便向比丘發問,但比丘應答不盡小兒意。
  於是,小兒反為比丘解説其義。比丘從未聽聞如此精闢的見解,心中歡喜無比,奇怪這小兒智能非凡,驚歎小兒年少智深。這時,小兒忽想起自己所牧的牛羣,於是告別比丘趕緊回去牧牛,不料那些牛羣散步入山。小兒循着牛的足跡尋求,卻遇到一猛虎而為虎害。小兒命終,投生在長者家。
  而這長者夫人自懷孕之日起,口便能誦佛法經典,從朝至暮,從不間斷。長者家人奇怪,以為夫人口説妄語,是得了呼鬼病。家人到處尋醫問卜,卻無人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一天,比丘入城乞食到長者家,遠遠就聽見夫人誦經之聲,心中甚為喜悦。比丘即問長者:請問長者家中誰能説如此甚深經義?
  長者回答説:我的夫人得了呼鬼病,晝夜妄語,從不停口。
  比丘告訴長者道:此非鬼病。夫人所誦是佛法經典,是無上之妙法,請允許我入內與夫人相見。
  長者應允,遂領比丘進入夫人卧室。比丘提出種種疑難問題,夫人居然全都迎刃而解。長者恭敬輓留比丘與家人共進飲食。比丘感歎道:夫人懷孕,口誦佛經,其音妙好,非同一般啊!
  日後,長者又請比丘來家中齋飯,此時,這位比丘便邀同道修行者大家一同前往應供,同時也是為了讓眾比丘聽到夫人口誦無上法音。吃罷齋飯,夫人便出房與眾比丘頂禮,併為眾比丘誦經説法。比丘中有疑難而不能解者,夫人盡為解説,眾僧不禁嘖嘖稱奇。
  待夫人妊娠月滿,順利產下一名男孩兒。此兒剛剛降生,隨即叉手長跪,唸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夫人看了卻驚訝萬分,完全不知發生什麼事,就連自己生產前能口誦佛經之事,也一點印象都沒有。
  長者問比丘:這是怎麼回事?
  比丘答道:此幼子仍真正的佛弟子,要好好養育。此兒將來當為一切眾生導師,我等皆當受其恩澤。
  這小男孩長到七歲時,聰明無比,智能過人。凡佛經中有誤脱之處或短少之處,這小男孩都能校勘無誤。
  當時的小兒即是釋迦牟尼佛的某一過去生,那位比丘就是後來的迦葉尊者。

  老翁捐石建佛寺得生上天
  有一位長者,想發心興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籌備齊全,僅缺柱下的一塊地基石而已!
  鄰居住有一位老人,知道幫助他人完成建寺,是一件美事。於是,即將他的鎮家之寶——搗衣白石,樂捐出來贊助建寺,使莊嚴的佛寺快速得以完成。
  這位老人命終之後,上生到忉利天去,住在七寶所成的宮殿中,有很多天女侍奉他,享受自然的天福妙樂。
  時間經過很久,那座莊嚴的佛寺,也因年久失修而倒塌,轉成廢墟。那塊搗衣白石,當然也埋沒在地下了。
  後來有一個農夫,在廢寺的荒地上開墾,當他驅牛犁地時,犁頭卻碰到地基石,妨礙到他的耕犁。於是,農人想找人來幫忙遷移這塊石頭,以免妨礙耕作。農人剛開始興起移石的念頭,天宮忽然緩緩搖動起來。
  因為天宮震動,使得天人感到驚訝,想追尋震動的原因,隨即用他的天眼觀察,知道下界(人間)廢寺的荒地上,農人想要移走他從前佈施的那塊白石而引起的。
  天人心想:我因為佈施那塊石頭,無意中得生天上,享受天福;如果那塊地基石被農人掘掉移走,就會損害我的天福,我應該要自救,阻止農人移動這塊基石。
  於是,天人就變化成一個老翁,來到農夫的面前,問道:你為什麼要掘掉這塊石頭?
  農人回答説:這塊石頭在這裏,不但阻障我的耕犁,而且減少收成。為了多求一點薄利,多做一點耕種,可以多得一點收成。所以,我決然要把這塊石頭掘掉,增加我的耕地。
  老翁説:你開墾這塊荒地,辛辛苦苦地工作,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呢?我送給你黃金五百兩,請你保存這塊石頭,不得移動它,你願意嗎?
  農人聽了驚駭萬分地説:我一輩子也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黃金。您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關心這塊石頭呢?
  老翁即變回天人之身,告訴農夫説:我以前也是本地人,這塊荒地,就是古代的佛寺。那時,因為鄰居正將興建佛寺,全部材料都籌備齊全,但缺少一塊平石,做為木柱的地基石。我把祖先留傳下來,視為至寶的搗衣白石,毫不考慮地捐出來建寺。真使我料想不到,佈施一塊石頭建寺,竟然會有大福報,使我上生天界,住在七寶所成的天宮,享受天福妙樂。今天早晨,我的天宮忽然震動,我覺得奇怪,就以天眼觀察,知道你動了心念,將要掘掉這塊地基石。這塊白石是我生天的根源,如果被你掘掉,會損害我的天福,所以我特地前來阻止你,不要移動這塊白石。
  農夫聽聞了天人的話,向他合掌,並且感謝他説:原來此地過去是佛寺,今日尚且為天人的福田。現在既然知道了,決定不敢輕舉妄動了。天人聽到農人這樣説,非常歡喜,很安心地返回天宮去。
  農人思惟道:從前人行善,僅發心佈施片石,助人修建佛寺完成,因此就得生天的福報。如此稀有肥美的大福田,播下一顆種子,就能得到收成無量萬億倍的福果。我是農夫,更應該要刻骨銘心,永誌不忘地記住。
  於是,農夫逢人就宣説施石生天這件事,大家很相信他的話,知道修建佛寺,有無量無邊的福德。因此,發心廣種福田,不久以後,就把莊嚴的佛寺重建起來。寶塔巍然,屹立雲表。

v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第3張

  原來今生的痛苦,全是前世的業報:
  在很久以前的印度,有個婆羅門階層的富翁,家財萬貫。他的膝下只有一子,年方二十,剛剛娶妻未滿七日。有一天,小夫妻倆到自家的後花園中賞花,丈夫見妻子對一棵樹上的一束花喜愛至極,於是,愛妻心切的他攀上高枝欲為她摘花。不料,樹枝卻忽然折斷了,那位男子掉到地上摔死了。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猶如晴天霹靂,全家人抱着男子的屍體悲痛欲絕。男子的父母、新婚的妻子哭得死去活來,就連前來探視的親朋好友也不禁熱淚盈眶。等把男子厚葬後,全家人依然沉溺在悲痛中,怨恨老天爺不長眼睛,讓這樣的不幸降臨到他們家中。
  後來,佛陀知道了這件事,他非常憐憫這一家人。於是,決定前去慰問。
  聽我的勸告,萬事萬物皆為無常,有生就有死,禍與福是相連的。現在,這個孩子死了,卻有三處眾生在為他哭泣。想必,你還不知道他究竟是誰的兒子,也不知道誰又是他的雙親吧?佛陀語重心長地對富翁説道。
  聽佛陀這麼一説,富翁馬上就明白了佛陀意有所指,於是,停止了哭聲,祈求智慧的佛陀為他開示。
  很久以前,曾經有一個孩童手拿弓箭,來到一棵大樹下,仰頭搭起弓箭準備射一隻毫無防備的鳥。當時,旁邊還有三個玩伴鼓勵他説:‘你若真的能射中,才算真英雄!’於是,這孩童就很得意地舉拉開了弓箭。果然,一下就把樹上的鳥射死了。旁邊的三個小玩伴看後,都不禁為他歡呼鼓掌!佛陀講道。
  佛陀輕輕地歎了一口氣繼續説道:後來,經過無數次的生死輪迴,當時那三個在樹下的孩童,一個在天界做了天神,一個在海中做了龍王,另一個就是婆羅門的長者你。至於當初樹下射鳥的那個孩童,前生為天樹的兒子,命終轉生人間,成為你的兒子。不幸從樹上掉下來摔死後,就要投胎化生為龍子。可就在他投胎剛剛化生時,卻被一隻大鵬鳥吃掉了。與那隻吃他的大鵬鳥,就是那隻曾經被他射中的鳥。現在,共有三處在為他哭泣,一個是天神,一個是海王,還有一個是你。你們都因為自己失去兒子而悲痛欲絕,這全是因為前世你們鼓勵他射死那隻鳥,他射中後,又將他大加讚美一番的緣故。所以,今世你們三個在天界、海中、人間同時為他傷心哭泣。
  聽過佛陀的開示後,富翁明白了,原來今生的痛苦,全是前世的業報。

  功過不相抵,口業受苦報:
  比丘們請問佛陀説:「世尊!善生長者過去世造作什麼惡業,使他今世要為人做苦力?又因為種什麼福因,能使他的家中自然出生珍寶?」。
  佛陀告訴比丘們説:善生在過去世中所作業,此世因緣會合,果報不失。一切眾生都是一樣的,過去世所作善惡業,一定在業果成熟時受業報。佛陀又説頌和這段因緣: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過去世時,在一個村莊中有一位大富多財、受用豐足的長者。正逢春陽佳月,到處開滿了各種花,樹林茂密,池水清澈,雜色的眾鳥發和雅美妙的聲音,正是人們遊樂的好時機。這時那位長者帶領家人到花林中去遊玩。當時世間沒有佛出世,但有獨覺聖者出世,有一位出家人是證得獨覺果位的聖者,他每天早晨都着衣持缽乞食。這時他心裏想:我為什麼要為這個難以滿足的身體而辛苦奔波,入村莊到處乞食?不如住在林中園內,如果有人來遊玩,隨他們發心佈施來充飢就可以過活了。
  長者來到園中遙見這位出家人身心湛寂,容儀端正,生了極大信敬心,即恭敬向他頂禮説:「聖者!您為求食,我為求福,請住在這園中長期受我供養。」比丘默然受許,從此長者就日日奉施飲食供養。
  有一天,長者有事須到別的村莊去
  ,他告訴妻子説:「賢首!我今有事須往某村,你要像平常一樣的供養聖者,不可間斷。」他吩咐妻子後即出發,早晨長者婦忙於備辦飲食,他的兒子看了問説:「媽媽您每天為誰辛苦地忙着?」。
  母親告訴他:「為供養比丘種福田。」。
  「比丘不事生產,不做苦力,為什麼要給他吃飯?」。
  母親呵叱説:「你不要造作這種口業重罪。」。
  長者回來時問妻子:「聖者飲食有沒有缺乏?」。
  妻子回答説:「飲食照常供養,然而我們的兒子對聖者造了口業罪,説聖者不事生產而接受他人的食物。」。
  長者聽了之後説:「啊呀!這小孩真不懂事,這樣只會害了自己,將來必定墮入惡趣。」他立即帶兒子前往尊者處謝罪。
  獨覺比丘遙見長者與他的兒子前來,即入定以神通觀察他們來的目的,得知原來是孤童無知造口業要來謝罪的。獨覺大都不以口語教化,而是以身説法,他為了悲愍無知的孩童,就踴身飛勝虛空中,現大神通作十八種變化,上騰紅焰,下流清水,卷舒自在,令他心生深信。
  一般凡夫在看見神通時,都會立即醒悟,長者和他的兒子也不例外,實時稽首遙禮尊者説:「聖者!請您慈悲憐愍我們的愚痴,趕快下來接受我們誠意的供養。」聖者憐愍他們,就從空中縱身而下。
  長者立刻以香花殷勤供養,父子至誠頂禮懺悔發願説:「和尚是大福田,我們應該至誠供養,由於無知,而以『苦力』的惡語辱罵聖者,希望在未來世中,不會因此而受苦報,所有誠意供養的功德,願在來世生大富家,並得殊勝的果報,遇到比聖者您更殊勝的大師,我必當承事他而不生絲毫的厭煩。」父子恭向那位比丘懺悔之後,每日都這樣求哀懺悔。
  佛陀説到這裏就提醒比丘們説:「你們不要懷疑,過去世時的那位長者子,就是如今的善生長者,由於他曾罵出家人一句『苦力』的話,因此五百生中常為人做苦工,至今苦力惡業方受盡。又因為他至誠懺悔發願及供養僧眾功德,得生大富家(自然出生珍寶)。他過去世曾發願説:『並得殊勝的果報』者,如今在如來座前得見真諦(證得初果聖道)。
  他又在願中説:『願遇到比聖者更殊勝的大師,我必當承事他而不生絲毫的厭煩』者,如今我如來超勝獨覺百千億倍,所以善生長者供養於我,他的心沒有厭背棄捨,一一都隨願圓成(如心實現)。」。
  佛陀再三勸説:「比丘們(信眾及一切人同)!若作純黑(惡)業,必得純黑異熟(果報)。若作純白(善)業,必得純白異熟。若作黑白雜業,則得雜異熟。汝等比丘(信眾等同)!應離純黑及以雜業,當修純白業,得純白報,如是應學」。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第4張

  慾火染心竟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從前釋迦世尊在只園精舍説法時,舍衞城中有一個長者,結婚後與妻共生一個男孩。長者為了養家活口,於是決定出國做貿易,不幸卻在海中遇難。
  長者的遺孀辛苦養育兒子長大,有一天,長者子和其他童子相隨到另一長者家遊玩,那位長者家有一個小姐看見長者子時,便以花鬘擲給他。
  這時童子們問長者子説:「你和這個小姐有約會嗎?」。
  長者子回答説:「有!」。
  童子們急勸他説:「這個長者性情非常兇惡,他若知道你和他的女兒有超友誼的行為,他決不會放過你的。你千萬不要做這件事,以免自找罪受。」童子們還特別為他守護了一整天,不讓長者子做非法事,然後跟隨他回家。
  那些童子們祕密對長者的婦孀説:「伯母!您的兒子和某長者的女兒約會,可能會有過於親密的行為,我們已為他勸解,他似乎不肯採納。我們現在要回家了,今夜敬請伯母注意,不要讓他出門!」。
  童子們回家之後,這個童子的母親即令他回房休息,並在房中安置便器妥當,又把自己睡的牀鋪搬來擋在兒子的房門口。到了半夜時,兒子叫説:「媽媽!給我開門,我要到外面小便。」。
  母親説:「我已放了便器在房中,你在房裏小便就可以了,不必出來。」過了一會兒,他的兒子又叫:「媽媽!給我開門。」他的母親仍然不肯給他開門,這時他便大發瞋怒。
  其母説:「你要去的地方我早就知道,我是為你好,考慮你的安危。我寧願在這裏死去,也決定不讓你去做壞事。」。
  凡是慾火染心的人都是無惡不作,不避惡業;她的兒子因此拔劍殺死母親,然後前往長者家中去找那位小姐。但當他見到小姐時,竟害怕得全身發抖。
  小姐對長者子説:「你不要害怕,這裏只有我一人住而已!」。
  「小姐!我已為你殺死我的母親。」。
  「是你的親生母親嗎?」。
  「是!是生我的母親。」。
  長者女心想:「這個人瞋怒兇惡,連自己的生母都會殺死,何況我是別人?」長者女不動聲色地把他留在房裏,然後獨自上樓大喊捉賊。童子聽了後,立即潛身從水溝中逃出。他回到自己家裏,把劍摔在地上,高聲叫喊説:「賊殺死我的母親!賊殺死我的母親!」之後便依世法為母親火葬。
  童子在葬母之後,深深地為自己造了殺母的極重逆罪後悔,他心懷憂懼地向各處打聽有關修道消罪的方法。
  有的外道要他用猛火焚燒自身,以滅重罪;也有外道説爬上高巖往下跳,可以消滅重罪;還有外道説:「投河自殺,就能滅除自身所作惡業重罪。」另外也有外道説造作惡業的人,只要能發心自殺,就能消滅極惡重罪。童子訪問許多外道行者的結果,所聽到的滅罪方法,全部都要自殺,沒有其他出路可行;然而,他卻不願意死。後來,他到了逝多林僧眾的住處,聽見比丘誦經,其中他聽到了一句偈:「若人作惡業,修善而能滅,彼能照世間,如日出雲翳。」。
  童子心裏想:佛教僧眾有除罪法,我今應當出家修習善業,以除滅殺母重罪。於是即稟告比丘説:「聖者!我想要出家修行,敬請慈悲哀愍度我出家。」比丘便為他剃度出家,並受比丘具足戒。
  童子出家之後,每日精勤研究經、律、論三藏教典,不久即精通一切佛法,辯才無礙,善能論答。
  有一位比丘看見他非常用功,即請問他説:「法師!您為什麼這樣精勤苦行修持,有什麼願望?」。
  法師告訴比丘説:「我為消滅重罪才這樣苦行修持。」。
  「法師,您曾作什麼重罪,要求滅除?」。
  「殺母。」。
  「是親生母?或是乳母?」。
  「是親生母。」。
  比丘們就把他殺母畏罪出家當法師這件事,恭向佛陀稟告。
  世尊聽了,立即告訴比丘們説:「如果有人殺害父母,而後來求出家,讓這種造作逆罪的人出了家,會破壞佛法,必須趕他出去,不許他住在僧團中。從今以後在我法律中,如有人來求出家,必須問他是否曾殺害父母等,若不先過問而讓他出家,就犯越法罪。」比丘們就依法擯棄這位曾經殺母的法師。他被眾僧趕走之後,又不願還俗,只好遠去邊境找地方住。
  這位被擯的法師在邊境説法度眾,由於他的智慧辯才無礙,度化一個長者發心信佛,這位長者非常恭敬法師,為他建造一座佛寺,法師就在這寺中講演佛法,於是諸方僧眾雲集,來聽法師説法,他的徒眾很多都是證得阿羅漢果的聖人。
  後來有一天,法師身患疾病,以種種藥草療治均不瘥愈,病情漸漸嚴重,自知餘命無幾,即告訴弟子説:「請為我造浴室。」諸弟子依照法師的指示,造了浴室。最後法師説偈:「積聚皆消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鹹歸死。」。
  在説完偈後,他就逝世了,並且立刻墮無間地獄。他那些證得阿羅漢果的弟子想知道師父投生何處?便入定諦觀。可是遍觀天界、人間、旁生、甚至餓鬼道都找不到。最後終於在阿鼻地獄中找到了。
  證聖果的弟子們心生疑惑:親教師生前持戒謹嚴,博學多聞,以佛法攝受眾生,為何墮於無間地獄?到底師父在未出家前,曾作什麼樣的惡業?他們又再次入定觀察,於是看見師父過去在家時,曾殺死他的母親,因此墮入無間地獄。
  這位曾殺過母親的法師在地獄中,被猛火逼身,意想將是所造浴室,遂大叫説:「浴室!浴室!熾熱猛火,把我燒得痛苦極了!」。
  守門獄卒便以金剛杵打他的頭,告訴他説:「薄福罪人啊!這裏是無間地獄,你怎麼説是浴室?」。
  法師在地獄中被獄卒以杵打頭的時候,便發善心,懇求佛陀慈悲加持,隨即便命終,往生四天王天宮為天人。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第5張

  當自審察,勿信他語:
  從前,釋迦佛陀在舍衞國説法時,是年結夏安居圓滿後,佛陀與諸比丘欲往王舍城。當時舍衞城中有一羣商人,隨侍佛陀同往摩竭陀國。阿難尊者每天在諸商人前引導,一日來到三叉路口,一條是直路,但其山林中多諸野獸;一條是彎曲道路,然而行人安穩無障礙;不知要走哪條路好?於是請問佛陀。
  佛陀告訴阿難説:「宜取直道,如來離諸怖畏!」。
  有一天,住在山林中過夜。佛陀説:「比丘住處,乃至樹下,都應分次第而住。」因此,諸比丘即以戒臘座次分開住宿。其中六眾比丘,分配在枯樹下止住;諸商人即在附近結營而住。到了半夜,六眾比丘忍不住寒氣的逼迫,以火燒樹,其枯樹中有蛇因火煙所薰,因而爬到枯樹上,不料蛇將要掉下來。六眾見蛇急忙高呼説:「快掉下來了,快掉下來了!」。
  諸商人聽到比丘高呼的聲音,均以為「有獅子」跳入營內,即大為驚怖,四散逃奔。佛陀知道這件事,即命阿難速去安慰諸商人説:「如來所在的地方,離諸恐怖,不要驚惶。」。
  諸比丘稟告佛陀説:「大德世尊!為什麼六眾大叫,諸商人就驚怖逃奔?」。
  佛陀告訴諸比丘説:「六眾比丘不只是在今日使諸商人受驚嚇,甚至在久遠的前世也曾經懼嚇過他們,而使得他們四方逃走,當時也是我安慰他們,使他們離憂苦。你們仔細聽:
  過去無量世時,在某山中的一個水池旁邊有棵頻螺果樹,林中有六兔共為知友,依止而住池邊。有一晚上,微風吹動,是時頻螺果熟,墮在水中作聲,六兔聞果落聲,牠們因個子小,膽子也小,於是非常驚怖,向四面逃走。
  是時,山中有野幹看見六兔奔走而來,便問牠們何故逃走?六兔説:『我們聽見水內有異常的聲音,心裏想可能是猛獸要來害我們。所以就趕快逃走。』野幹聽了之後,也跟着奔走;山中的豬、鹿、牛、象、豺、狼、虎、豹及小獅子等,聽到這話也跟着奔竄。
  山谷中住了一頭猛勇的獅子王 …看見那些獸類都惶怖奔馳,便問説:『你們都有爪牙,勇力也大,為什麼這樣惶怖驚奔?』。
  眾獸們謹向獅子王報告説:『我們聽見惡聲非常可怕,以為是猛獸要來害我們,因此驚惶,欲逃向安穩之處。』。
  獅子王問説:『那猛獸在什麼地方?』。
  眾獸答説:『我們也不知道。』。
  獅子王説:『在還沒有察清之前,你們不必奔走,我為你們審查究竟。』。
  即問虎説:『你在哪裏聽到這些話?』。虎説:『我從豹那裏聽來的。』獅子這樣輾轉推問到兔。
  兔子説:『這種怖畏惡聲,是我親自聽聞,不是傳説的。仁者如果不相信,我可帶您去查看。』。
  於是,六兔便和獅子王來到頻螺果樹處 …們稍等一會兒,便再聽見頻螺果墮落水面的聲音。
  獅子王説:『這是果子,你們怕什麼?』。
  這時有一位天人看見此事,笑而説偈曰:『不應聞他語便信,當須親自審觀察;勿如樹果落池中,山林諸獸皆驚走。』」。
  佛陀又説:「往昔獅子王就是我,其六兔即今之六眾比丘。」。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第6張

  慳貪墮餓鬼:
  釋迦佛陀在舍衞國只樹給孤獨園説法時,城中有一位名叫若達多的長者,財富無量。有一天,長者出城遊行,漸次來到只園精舍,瞻仰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莊嚴其身。他心懷敬信,即在佛前敬禮世尊,然後坐下來,恭聆佛陀説法。
  若達多聽聞佛陀説法之後,心生歡喜,即便回家辭別眷屬,懇求佛陀同意他出家為比丘。佛陀答應若達多的請求,説:「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門。」這時,諸親族和人民等,都説若達多以前是富豪長者,如今發心出家修道,於是就有很多人,供養他的衣、缽等日用品物。
  若達多比丘獲得許多供養之後,生慳貪心,不能把衣缽佈施供養給同修梵行者。由於他看不破,放不下的因緣,其後命終,即墮餓鬼道中為餓鬼,且回到他生前所住的僧房中,守護衣缽。僧眾看見若達多比丘圓寂,欲依佛製為他荼毗,因而白僧羯磨(開會將其遺物佈施給眾僧),開其僧房入殮以及清點衣缽等遺物。不料,忽然看見一個餓鬼,身如燋柱,腹大如山,咽細似針,其狀貌非常恐怖,猛烈地守其衣缽,諸比丘均不敢接近。於是,諸比丘就把這件事稟告世尊。
  佛陀和諸比丘來到僧房,告訴餓鬼説:「咄!無慚愧。你於生前出家修道,貪着利養,竟收藏信眾供養衣、缽等日常用物,不肯惠施眾僧,以此慳貪因緣,今墮餓鬼,受此醜陋形相。你現在為何不生慚愧,還敢回來慳守衣缽?」佛陀呵責慳貪等諸多過咎,能使眾生墮於惡道。又為其説法種種,若達多餓鬼,心開意解,深生慚愧,就把衣缽舍給僧眾,於夜半命終,再受餘形。
  若達多捨棄貪慳餓鬼之後,又墮于飛行餓鬼之中,然而他的身相端正殊妙,掛着許多珍寶瓔珞做為莊嚴,在虛空中飛行,身上放出光明,照於只園,與諸天無異。他來到佛陀座前,敬禮世尊,卻坐一面。佛陀為他説法,歡喜而去。
  次日早晨,諸比丘等稟告佛陀説:「世尊!昨天晚上光明照於只園,是梵、釋、四天王及二十八部鬼神將,或他方諸大菩薩來聽法?」。
  佛陀告訴諸比丘説:「你們説的都不是,乃是舍衞城中的大富長者若達多,他出家入道,近日命終,墮于飛行餓鬼中,持香花,來供養我;你們看到就是他的光明。」。

  七歲神童看透生死輪迴竟是因為……
  古時有一位大沙彌,刻苦精修,已證了阿羅漢果,但仍舊在深山中,勇猛精進的進求無上大道。附近村落中,有一七歲神童,夙因深植,慧解早開。小小年紀,喜參大法,辭別寡母,尋師訪道;遇阿羅漢,求作小沙彌。竭誠盡敬,奉師參道。師知此子實為法器,迎機啟發,非常穎悟;誦經行道,無時懈怠。年八歲即得神通力,眼能澈視一切處,耳能遍聽一切聲,能空中飛走,能如意易形,能了知過去時代事,返照宿世一切因緣,如鏡攝影,頓時顯現。
  一日神童寂坐,照見自己宿世之事,不禁微微含笑。師見彼笑容可掬,便問因何事故,發出笑來。答言:「笑我前世今生,為五母作子。母皆為我晝夜啼哭,悲傷愁歎,情不能已。我以一子遺害五家,使五母為我得無量憂苦,失卻自在。我身如薤露,五母比掌珠,無苦徒尋苦,一痴至於此!弟子現在寂照中照見五母情痴,所以笑不自禁。
  我這一身到閻浮提世界中來,投生五家─第一母生我時,鄰家同日生一子。我生無幾日,因為緣盡,即便死了。我母見鄰兒學語、學步,心中很悲苦。以為我子若在,此時也能學語、學步,禁不住淚珠暗拋。鄰母心中歡喜時,便是我母心中悲痛時。我為第二母作子時,我又以緣盡故,時候一到,便早早死了。我母見人家幼兒飲乳時,便觸動了悲思,想着以乳哺我時,如何活潑,如何歡喜,不料卻只是一場春夢,每日晨昏,悲慟不已。我為第三母作子時,也是因緣有限,到了十歲,離別時至,又匆匆的死了。母每逢進食時候,悲傷痛哭,説道:『我兒若在,此時當與我共食。今何不幸,舍我死去,使我獨食!』哽咽發言,情極悲苦。我為第四母作子時,也為緣薄故,年未弱冠便死了。鄰近小伴,成人長大,娶婦熱鬧,我母見了,引起悲懷,説道:『我子若在,此時也當娶婦。一轉眼間,手弄孫兒,豈非快事!我不知為什麼事,得罪蒼天,剜我心頭肉,殺我獨養子。』悲中帶恨,怨氣沖天。我為第五母作子時,我年七歲,愛道辭家,別離寡母,親近大師,在山修養,得神通力。我母在家,日日啼哭,言:『我生一子,隨師學道,不知所在;飢飽温寒,不知生死;遙遙歲月,不再相見。』我挨次為五母作子,先後以生離死別故,惹起五母無限的痛苦。假使把時間空間縮近在一起一處,我以一身輾轉在五母腹中作子,於我則去來自在,未有增減;於母則驚疑不已,悲哭欲狂,為我一身,各欲自殺。世事情網,苦人,縛人;悲歡離合,迷人,累人,一至於此!我已休休,難灑同情之淚,母仍戀戀,作成一笑之因。
  「弟子今又發念:世間凡人不知物成當毀,人生必死。生離死別轉眼間事,凡人不識不知,隨波逐流,捨命造業,自投羅網。今目睹三惡道中,無數造業眾生受苦長劫,求出不得,我代世人萬分恐怖。我今何幸及早醒覺,入山求道。蒙佛慈恩以及師恩幾經啟發,收攝六根,不起妄念,不造諸業,心地清淨,速成道果,得神通力,見宿世事。我今憐念五母為情識封鎖,不能自拔,反歎我命苦,不能常住,憂我求願,恐終不遂。我更憐念世人,日夜為名利情慾驅策侮弄,不知醒悟。籲,嗟乎!不斷恩愛索,奮飛難如志。不離情識障,如何脱生死?誰為真種子,其惟自覺悟。眾生根未熟,勸化變齟齬。去矣復何言,一笑當慧炬。」為師説已,便飛身去。

佛經經典故事精選,善惡因果皆由佛説 第7張

 偉大的佛陀深受世人天帝供養:
  從前,釋迦佛陀在摩竭陀國、王舍城竹林精舍結夏安居時,極大愚痴的提婆達多,驕慢嫉妒世尊。他唆使阿闍世王訂立非法制,擊鼓宣傳法令,不許民眾持送飲食供養佛陀。當時城中信佛的人聽到此法令,大家都憂愁啼哭,悲傷懊惱;因為信眾虔誠所感應,而使忉利天宮動搖不安。天帝釋(俗稱玉皇上帝)即自思忖:「我這宮殿是什麼緣故而動搖?」於是即以神通觀察,得知因阿闍世王訂立非法制,國內人民憂惱而使天宮動搖。天帝即時下來人間,在王舍城中高聲唱言:「我今當自供養佛陀和僧眾。」然後天帝到佛前頂禮世尊,長跪合掌恭敬請佛説:「唯願世尊及比丘僧眾,盡形壽受我供養。」佛陀不答應。天帝又稟告佛陀説:「若不受我終身供養,當受五年。」佛陀也不允許。天帝再次請求佛陀:「若不受我供養五年,當受五月。」佛陀仍然不肯接受。天帝再三恭請説:「世尊!若不受我供養五個月,當受我供養五天。」於是佛陀就接受天帝供養五天。這時,天帝就把竹林精舍範圍,變成和天上一樣,其中有高大的宮殿,牀榻卧具。酥酡妙供,都是用金器寶盤裝盛;天帝和諸天人,親自供養佛陀和聖僧。這時,阿闍世王在高樓上,遙見迦蘭陀竹林精舍,變成諸天寶殿,酥酡飲食均盛以寶器,帝釋天主和諸天眾,親自供養佛陀及一切僧眾。國王看了以後,深自悔責,發了極大的脾氣,責罵提婆達多:「你這個愚痴人!為何教本王橫加非法於世尊。」。
  從此,阿闍世王即深生敬信佛陀。此時諸羣臣稟奏説:「大王!請趕快解除非法制,使諸民眾得見如來,隨意供養。」國王即下令説:「從今以後,淮許一切民眾,設諸餚膳供養佛陀和僧眾。」。
  是時,佛陀即為諸大眾説法,很多眾生都得到聖道,乃至發大菩提心。諸比丘看見天帝親自供養佛陀,讚歎不已!因而稟告佛陀説:「如來世尊宿植何福?能獲得天帝這樣供養。」。
  佛陀告訴比丘説:「你們仔細聽: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寶殿佛出世,集合諸比丘遊行教化,到了伽翅王國時,國王帶領羣臣奉迎寶殿世尊,長跪恭敬請佛説:『惟願世尊受我三月四事供養。』佛受伽翅王供養之後,即為國王説法。伽翅王因而發菩提心,佛為王授記説:『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由此供佛功德,無量世中不墮三惡趣,常在天上人間受勝妙樂,自致成佛。」。

  人疑惡鬼 爭鬥連夜
  從前在印度某山中有一座佛寺,附近另有一間精舍,因為常常鬧鬼,比丘僧眾都不願繼續久住,因而精舍變成空屋。有一天晚上,一位行腳僧來寺求宿。維那師告訴他説:「本寺今天客滿,但是附近有一空屋,其中住有惡鬼,喜歡擾亂道人,你敢住嗎?」。
  客僧以為自己持戒,不怕惡鬼。他説:「小鬼有什麼關係,我能制伏這鬼。」於是就到空房屋去住。稍晚,另有一位客僧來,維那師又請他住進空屋,並且説屋中有惡鬼,要他特別小心;卻忘了告訴這位後來的客僧,房屋已有一位客僧先住進去。這位客僧很有自信地説:「我有辦法降伏惡鬼。」。
  先到空屋的客僧在進了空屋後,即關閉門户,在屋裏端坐等待惡鬼來。晚來的客僧在將近半夜時才到達空屋,他看見門關着,正準備開門求入。先入的客僧以為是鬼來了,便把門關緊。那位晚來的僧人極力開門,在屋裏的客僧也極力拒他進入。在外的客僧終於得勝,開門進去。屋裏的客僧誤以為惡鬼進來,即向他猛打。晚來的客僧也誤以為對方是惡鬼而極力捶打。到明晨天亮時,一看,原來是舊同學。二人於是互相慚愧謝罪。眾人見狀,都笑為怪事。
  【事見《大智度論》卷九十一】眾生無明也像這樣,本來人我皆空,但因妄想着相而致鬥諍。因而作惡造罪,長劫受諸劇苦,不得解脱。如《大智度論》卷九十一説:「莫於根本空中鬥諍作罪;鬥諍故,人身尚不可得,何況值佛?當知人身難得,佛世難值,好時易過,一墮諸難,永不可治。若墮地獄,燒炙屠割,何可教化?若墮畜生,共相殘害,亦不可化。若墮餓鬼,飢渴熱惱,亦不可化。……深着邪見,言無罪福,不可教化;是故説『好時易過,墮諸難中,不可得度。』」。
  詩曰:「諸難已離得人身,莫向三尊種苦因;佛子當依經律學,驕橫惡鬼勿臨親。」。

TAG標籤:#佛經 #因果 #善惡 #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