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歷史時間的積澱 - 八大菜系形成原因

歷史時間的積澱 - 八大菜系形成原因

占星站 人氣:2.36W

中國的飲食文化,發展至今根據不同口味,不同氣候條件和不同地理位置條件,分為了大大小小數十個菜系,但是真正名聲響徹中內外的還是要屬“八大菜系”了,那麼在歷史上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八大菜系形成原因:歷史時間的積澱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宋代,北鹹南甜的格局形成。發展到清代初期時,川菜、魯菜、粵菜、蘇菜,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漢民族飲食的“八大菜系”。

清代初期,魯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區的風味菜)、蘇菜(包括江、浙、皖地區的風味菜)、粵菜(包括閩、台、潮、瓊地區的風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區的風味菜),已成為我國最有影響的地方菜,後稱“四大菜系”。

隨着飲食業的進一步發展,有些地方菜愈顯其他獨有特色而自成派系,這樣,到了清末時期,加入浙、閩、湘、徽地方菜成為“八大菜系”,以後再增京、滬便有“十大菜系”之説。

儘管菜系繁衍發展,但人們還是習慣以“四大菜系”和“八大菜系”來代表我國多達數萬種的各地風味菜。各地方風味菜中着名的有數千種,它們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品種繁多,風味各異,講究色、香、味、形、器俱佳的協調統一。

這些名菜大都有其各自發展的歷史,不僅體現了精湛的傳統技藝,還有種種優美動人的傳説或典故,成為我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菜系的形成與發展,是特定地域的地理氣候、風俗習慣、歷史文化,以及古代落後生產力和排外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於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差異,還造成了中國“東辣西酸,南甜北鹹”的口味差異。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濕的地理環境有關。我國東部地處沿海,氣候也濕潤多雨,冬春陰濕寒冷,而四川雖不處於東部,但其地處盆地,更是潮濕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説。

這種氣候導致人的身體表面濕度與空氣飽和濕度相當,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濕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濕,養脾健胃,對健康極為有利(對當地人而言)。

TAG標籤:#八大菜系 #時間 #歷史 #積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