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戲劇文化>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 十指紛飛

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 十指紛飛

占星站 人氣:2.17W

鋼琴是西方古典音樂樂器中的一種,號稱樂器之王,許多音樂家都在鋼琴上有着不凡的造詣,那麼世界上十大最難鋼琴曲是哪十首呢?本期戲劇文化就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一起來看一看吧。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一、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作品30,d小調,完成於1909年9月,首演於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為赴美演出而創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濃烈的情感表達和艱深的演奏技術而聞名於世。該作品在鋼琴協奏曲文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鋼琴協奏曲之王”。

《第三鋼琴協奏曲》表現了最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最強大的生命力和作曲家本人的人格力量。拉赫瑪尼諾夫用鋼鐵和黃金鑄成此曲,鋼鐵是他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靈。他曾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比喻其龐大與沉重。一位着名的音樂學者也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於“鏟十噸煤”,其難度可見一般。澳大利亞的音樂家傳記影片《閃亮的風采》描寫過鋼琴家因演奏“拉三”而導致精神崩潰,我們可以籍此想象出“拉三”所具有的情感震撼力!拉赫瑪尼諾夫説,能把這首鋼琴協奏曲演繹好的只有霍洛維茨。

第一樂章
  不過分的快板(Allegro ma non tanto),d小調,自由的奏鳴曲式。樂曲伊始,在由絃樂盪漾的音型構成的背景下,鋼琴以雙手八度奏出了有着很長旋律線的主部主題。這個主題具有俄羅斯民歌的氣質,也是構成整部作品的基本骨架,其後出現帶有諧謔色彩的降B大調副部主題。展開部以主部主題的發展為主,以強大的動力形成巨大的高潮。華彩段有兩個版本,都是以主部主題為基礎形成的,一個版本具有舞蹈性質,比較諧謔;另一個則是由大和絃構成,色彩為沉鬱悲壯。華彩之後情緒逐漸平靜下來,簡單再現呈示部的兩個主題之後靜悄悄的結束。

第二樂章
  間奏曲,柔版(Intermezzo,Adagio),d小調-降D大調-升f小調-d小調,是由變奏曲式和三部曲式“雜交”而成的混合曲式。絃樂奏出的d小調主題哀怨惆悵,和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有所聯繫,其後交給鋼琴在降D大調上呈現並加以變奏,情緒越來越激動,力度不斷增長。在這裏,作曲家戲劇性的插入了一個升f小調輕盈的快速圓舞曲主題作為中部,在鋼琴奏出快速的華彩音羣時,雙簧管以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作為聲部的呼應。然後,第一主題在升f小調上再現。最後轉d小調,鋼琴以勢不可擋的力量突然躍起,直接不間斷的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終曲,2/2拍(Finale, Alla breve),d小調-D大調,自由的奏鳴曲式。在樂隊迅猛的重複音背景上,鋼琴奏出了d小調主部主題。這個主題是從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變形而來的,具有號角的性質,同時由於使用了大量的重複音和快速音羣,又具有節日的狂歡氣氛。之後這個主題迅速的發展為一首強悍的進行曲,強拍上大和絃營造的蹬踏效果使人聯想到了斯拉夫男性的踢踏舞。連接部在C大調上出現,是由大和絃構成的連續切分音,具有哥薩克風格。G大調副部主題則和前面形成明顯的對比,它的特點是寬廣而舒展的,具有歌唱性。

  展開部從降E大調上開始,依次展開第一樂章中出現的各個音樂素材——其實這也是構成全曲的所有音樂素材。音樂時而諧謔,時而抒情,時而寬廣,時而沉靜,但前兩個樂章中憂鬱的陰霾在這裏已經一掃而空。再現部從C小調上開始,再現主部主題之後,連接部和副部分別在降B大調和F大調上再現,所不同的是,副部主題此時速度更快,有了舞曲的性質。尾聲是精彩而輝煌的,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在這裏變成了3/2拍子的“奔馬”旋律,力度不斷增長,從d小調轉到了D大調。

  在簡短的華彩段之後,鋼琴以四聲號角,喚起了副部主題的樂團全奏,此時的副部主題已經變成了一首莊嚴而輝煌的頌歌,鋼琴的強奏大和絃像鐘聲般敲響——這是所有鋼琴協奏曲中最輝煌燦爛的瞬間,最後,樂曲速度轉為急板,狂熱的三連音從高音區傾瀉而下,然後雙手交替的快速華彩音型從低音區再次躍起,最後以拉赫瑪尼諾夫的“簽名”,即四個強悍的進行曲般的音符虎虎生威的結束全曲。令人回味無窮!它與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相似。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2張

二、麥可斐尼西《EnglishDountry-Tunes》
  英國作曲家麥可斐尼西在三十多年前創編出來的《EnglishDountry-Tunes》鋼琴曲。這首號稱是全球最難吹奏的鋼琴曲,琴譜上有時候1個末節裏就擠進三百個音符,彈奏的時候手指以及手肘都要用……俄羅斯女鋼琴家絲羅克蘭德曾經在日本首度彈奏這首曲目。

麥可斐尼西的《EnglishCountry-Tunes》之所以被稱作最難彈奏的鋼琴曲,就在於它對演奏者的彈奏技巧,以及手指的靈活程度和反應速度要求極高,琴譜上有時一個小節裏就擠進三百個音符,彈奏的時候手指頭和手肘都要用。

這首由英國作曲家麥可斐尼西創作的高難度鋼琴曲《EnglishCountry-Tunes》,可以説在整個鋼琴界都能算是很讓人望而卻步了,不是不想彈,而是不敢彈,光是看着那畫面上似乎抽象畫派鉅作的樂譜,就能讓人眼花繚亂,甚至因為彈奏這首鋼琴曲而精神崩潰的人大有人在,所以很多鋼琴家在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一般是不敢去碰的。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3張

三、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協奏曲》
  原蘇聯着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協奏曲》作於1913年,因當時同班好友斯密特霍夫,故此曲呈獻給斯密特霍夫,因原譜丟失,普羅科菲耶夫1923年憑記憶再整理而成。此曲1913年首演,因為一直是節奏的激烈敲擊與不協和絃的連續,曾遭許多人退席謾罵。多數報道稱:“這種未來的音樂,送給魔鬼去吧。我們是來享樂的,我家的貓也會彈這種音樂。”批評家卡拉蒂吉則稱:“我確信10年後,聽眾會給這位年輕作曲家的天賦,報以相當的掌聲來為昨日冒失的嘲笑贖罪。”十年之後,果真如此。

作品介紹
  此曲共4個樂章:

第一樂章:
  小行板,G小調,奏鳴曲型的自由形式。呈示部以絃樂撥奏和單簧管2小節序奏作引導,鋼琴左手彈分散和絃,右手出現充滿憂愁的第一主題。主題在木管與鋼琴間一來一往後,移至快速音羣。第二主題為小快板,鋼琴彈出第二主題後,不斷展開華麗的音型。移至長笛與雙簧管、長笛與單簧管後,稍慢一點,以樂隊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以鋼琴在大提琴震音背景上展開第一主題華麗發展始,以快速達到高潮,平靜之後再現部鋼琴一出現第一主題立即結束。

第二樂章:
  諧謔曲,活潑地,D小調,三段體,為快速進行的託卡它型樂章。第一段一開始就以強烈的鋼琴主題為中心,絃樂撥奏,管樂作滑稽音型夾在中間。中段是伴奏的樂隊不斷奏躍動性樂念,鋼琴不斷繼續託卡它音型。

第三樂章:
  間奏曲,温和的快板,三段體。第一段以樂隊沉重步伐似的序奏始,鋼琴進入作華麗發展。中段小提琴撥奏出明確主題並加以發展,鋼琴一再奏滑奏音型,樂隊與之互為糾纏,構成優美的音色效果。第三段把第一段要素作各種不同變化。

第四樂章:
  暴風雨般的快板,G小調,自由的奏鳴曲式,ABCBA結構。A以鋼琴與長笛呈示自由奔放的旋律始,鋼琴以敲擊手法進入,與絃樂撥奏形成對比。B速度轉慢,鋼琴敲出一半和絃後,單簧管、低音管、大提琴奏出平易的俄羅斯風格的D小調旋律,鋼琴繼承後再交給低音管、雙簧管,圓號又以逆行。C速度轉快而進入快板,長笛與絃樂撥奏造成音型交疊,樂隊咆哮和鋼琴和絃構成高潮。平靜後,在沉重的和絃後,鋼琴獨奏華彩,B段要素再現,到行板趨於平靜,又變成快速音羣,鋼琴冥想性獨奏。然後樂隊形成尖鋭的音響,回到熱情奔放的快板A段曲趣,最後進入C段要素構成的短小終結部而結束。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4張

四、李斯特《唐璜的回憶》
  《唐璜的回憶》是匈牙利作曲家,被稱為“鋼琴王子”的李斯特根據莫扎特歌劇《唐璜》改編的鋼琴曲,是李斯特眾多改編曲中的精粹,技術之艱深,場面之宏大,在原作的豐富表情上製造出驚人的氣勢。莫扎特的歌劇《唐璜》本來長約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後,成了簡短的鋼琴曲。鋼琴曲沒有刪除歌劇中的一個音符,整首曲子無論是節奏還是技巧,都是難度非常高的。《唐璜的回憶》被稱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一,鮮少有人彈奏。

郎朗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奏李斯特《唐璜的回憶》,幾近癲狂。

《唐璜的回憶》是一部取材於莫扎特歌劇《唐璜》的歌劇幻想曲。莫扎特的歌劇《唐璜》本來長約兩個半小時,被李斯特改編後,成了簡短的鋼琴曲。整首曲子無論是節奏還是技巧,都是難度極高的。《唐璜的回憶》被稱為是最難的鋼琴曲之一,鮮少有人彈奏。李斯特於1841年寫下這部作品並於1877年以雙鋼琴協奏曲的形式公開發布。雙鋼琴版本與初始版本結構上極為相似。

19世紀創作出的歌劇幻想曲,大多數僅僅是對名曲進行合編,李斯特對《唐璜》的全新演繹更成為一部開闢性的傑作。該曲在演奏時需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用雙手跨越為幾乎為整個鋼琴的鍵盤,其中有一大段右手的小三度半音階行進加左手的符點伴奏。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5張

五、勃拉姆斯《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是德國作曲家約翰奈斯·勃拉姆斯的第二首,也是他一生創作的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是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樂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獨有的沉着與厚重,同時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這一南歐古國的風土人情給作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開始構思這首樂曲。1881年三月,作曲家再度訪問意大利,這一次徹底喚起了他的靈感,於1881年7月完成此曲。1881年11月9日,這部協奏曲在布達佩斯歌舞會場音樂廳作首次世界公演,勃拉姆斯親自擔任獨奏。

寫這部作品時,勃拉姆斯48歲,可以説是處於創作的巔峯。這部協奏曲的4個樂章,分別展現了4種不同的性格,從激越如火到柔情似水,觸及到了各個方面的情感。

這部協奏曲具有勃拉姆斯厚重的風格,有大量的和絃,技術艱深,與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第二鋼琴協奏曲並列“世界三大最難鋼琴協奏曲”。

時至今日,這部作品已列入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鋼琴協奏曲之列,着名鋼琴家霍洛維茨甚至認為沒有別的鋼琴作品比它更偉大了。

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作於1881年。這首鋼琴協奏曲十分特殊,既無莫扎特式的流利,又無貝多芬式的豪壯,是典型的勃拉姆斯式作品。與其它協奏曲比擬,作曲更顯繁重暗澀,技法也出其的難。有人説勃拉姆斯的《降B大調諧奏曲》是“要鋼琴家血汗的至難協奏曲”。這首樂曲具備勃拉姆斯所獨佔的冷靜與厚重,同時又有他坦蕩爽朗、温柔的另外一面。

《第二鋼琴協奏曲》是勃拉姆斯兩次訪問意大利的產物。這部作品構思於1878年春,當年作者在維也納外科醫生特奧爾多·比爾羅特的陪同下初次遊覽意大利。他們的旅程遠至羅馬、那不勒斯,最後到了西西里島。旅遊結束後勃拉姆斯回到奧地利,住在療養勝地珀恰赫小鎮(勃拉姆斯的《D大調第二交響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最初也構思於此地)。

在勃拉姆斯生日前的一個晚上,他草擬了這部協奏曲的主題,但隨後擱置了這部作品的創作。1881年春天,他再次訪問了意大利。這次他獨自一人訪問了威尼斯、佛洛倫薩、錫耶拿和奧爾維耶託,並再次去了羅馬、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島。在他四十八歲生日時,他回到了維也納。這次旅行使他的思緒中再次洋溢着意大利春天的氣息。兩個月後,即1881年7月7日,勃拉姆斯完成了這部協奏曲的總譜。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6張

六、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斯卡》
  伊戈爾·費奧多羅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國作曲家、批評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士。父為聖彼得堡皇室歌劇院男低音歌手。他曾經師從裏姆斯基·科薩夫學作曲。他的作品浩繁,風格多變。《彼得魯斯卡》原為管絃樂曲,後改編為鋼琴曲,困難程度極高。

沈文裕在英國演奏《彼得魯斯卡》時,驚豔四座,本地的《今勃拉姆斯世音樂廳》雜誌給予他高度評價“技法崇高高貴,音品變化之富厚,跨越了波里尼(聞名鋼琴巨匠)。”

簡介
  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性別:男,1882年6月17日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附近的奧拉寧堡(今羅蒙諾索夫),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西方現代派音樂的重要人物。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國作曲家、指揮家和鋼琴家。

1901年入聖彼得堡大學攻讀法律,1903年師從裏姆斯基-柯薩科夫學習作曲,1909年起寫了許多着名的芭蕾舞音樂,享有世界聲譽。第一次大戰期間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為法國公民,1939年開始定居美國,從事指揮和創作活動。他是現代主義音樂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創作大致可分三個時期:俄羅斯風格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序列主義時期。

作品
  斯特拉文斯基由於政治上的原因,他長期脱離祖國,生活在國外。這使得他生活經歷複雜,創作作品眾多,風格多變。從主要代表作為早期三部舞劇音樂《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其他重要作品還有舞劇《婚禮》《普爾欽奈拉》《阿波羅》《競賽》,歌劇《俄狄普斯王》《浪子的歷程》《普西芬尼》《詩篇交響曲》《三樂章交響曲》鋼琴曲《俄羅斯聖歌》《我兒童時期的回憶》等。


李斯特的《超技練習曲》作於1851年,呈獻給他的老師車爾尼,是充分展示他華麗的鋼琴演奏技巧的練習曲集。

第一首:Prelude.presto 前奏曲
  此曲非常的短,一分鐘左右,引子主題。

第二首:Molto vivace 甚快板
  這是比較平緩、沉悶的一首,兩分多鐘,顯然已經有切入正題的跡象。

第三首:Paysage.Poco adagio 風景
  旋律比較優美的一首。雖標為風景,可節奏還是比較壓抑。象策馬慢行於田園鄉下。結尾處略有小高潮。音樂充滿了作者無數的“捫心自問”的感覺。

第四首:Mazeppa.Presto 馬捷帕
  開始有標準的李斯特風格,演奏者也必須開始炫技,因為難度加大。有大量的裝飾音。一共有七分多鐘中段旋律有些高雅的傷感,平靜而又憂傷。最後復轉入激烈。

第五首:Feux follets.Allegretto
  非常詭異神祕的一曲!單一主題,用長調。有大量重複的音。比較短,只有4分多鐘。曲子藴涵嘲諷和一種不知名的鄙視。

第六首:Vision.Lento 幻影
  比較單調,節奏激盪但不快。這一曲是為整個練習曲進入高潮的鋪墊。中段音樂比較靈活,如果看現場,可以看到演奏者翻飛的手指。後段越來越快,音調也越來越高。最後在最高處嘎然而止。

第七首:Eroica,Allegro 英雄
  這是悲劇的英雄,但依然讓人無限崇拜。近5分鐘長。琴聲如歌如泣。低沉的音樂永遠也掩蓋不了英雄眼神中的希望和怒火。最後給人以光明,音域一下子開闊。這一曲旋律非常優美。

第八首:Wilde jagd.Presto furioso 狩獵
  高潮之一。演奏難度非常大的一首。一直非常快,非常激烈。但快速卻依然優美,讓人如醉如痴。音樂中似乎不光有狩獵,還有風景如畫的描寫。真正的讓人身心放鬆。這也是旋律非常優美的一曲。

第九首:Ricordanza.Andamtino 回憶
  兩首最有名的超級練習曲之一。柔情綿綿,平靜得近乎沉默的回憶。有11分鐘之長。有一段極浪漫的旋律被人稱為“古典音樂中最美的一小節”。這是對過去美好的留戀和回憶,絲毫不帶任何不愉快的幻想。

第十首:Allegro agitato molto 激動的快板
  非常精彩的一曲,鋼琴的音色之美在這裏得到了最大的體現。這是夾在兩首最高潮音樂之間的一首,因此在主題上可以説是什麼都有,有一種無言的上進心支配着作曲者。

第十一首:Harmonies du soir.Andantino 黃昏的和諧
  最有名的李斯特的超級練習曲!一開始比較慢,象要訴説一件事。然後卻突然沉默不語,只是用最激烈最高級的音樂來傾訴。這是整個超級練習曲的最高潮,是聽覺上的最高享受。一層層的推進,又一層層的返回,不同的感受接踵而來,讓人不忍離開這一段音樂。然而最後還是結束了,非常平靜地結束了,但有一種意猶未盡的餘温在那裏,而那個音節也非常特殊,簡單卻温柔。讓人更是無法捨棄。這首練習曲是李斯特音樂的極致,讓一切語言成為多餘,但它解決了一切問題,剩下的只有無比的美妙。

第十二首:Chasse-neige.Andante con moto 除雪
  結尾音樂。名字非常優美,那是一種令人神往的境界,一點也沒有寒冷的感覺,惟有追逐下雪的快樂和空洞無邊的激情。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7張

八、巴拉基耶夫《伊斯拉美》
  巴拉基耶夫是一名超卓的鋼琴吹奏家,他奏琴都是憑影象,從不看譜。他創編了一套技法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聞名者就是《伊斯拉美》。這是一首極難吹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域兜風而創作的,副題為“東方玄想曲”。是三段體:先是主奏,抒發正題;然後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然後末端,增速速率,回到正題,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猛烈的急板。因為其極高的困難程度,很多鋼琴家把它看成挑戰。

《伊斯拉美》(Islamey)又名“東方幻想曲”和“回教風幻想曲”,它是巴拉基列夫於1869年前往高加索地區採風後的產物。此曲是巴拉基列夫根據亞美尼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回教民俗歌曲進行創作的,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

伊斯拉美主題
  主題是高加索達開斯坦地區勒斯基人的一種舞曲,第二主題(彷彿是一箇中段)則是巴拉基列夫在莫斯科聽一個歌劇演員演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巴拉基列夫是一位出色的鋼琴演奏家,他彈琴都是憑記憶,從不看譜。他創作了一套技巧性很高的鋼琴作品,最着名者,就是這首《伊斯拉美》(Islamey)。這首《伊斯拉美》作於1869年由尼古拉·魯賓斯坦首演。這是一首極難演奏的作品,是巴拉基列夫1870年到高加索地區採風的產物,這部作品的副標題為“東方幻想曲”。其正主題是高加索達開斯坦地區勒斯基人的一種舞曲,這首作品三段體:先是主奏,表達主題;然後是中段,奏出充滿感情的小行板;然後結尾,加快速度,回到主題,尾奏是十分狂熱性的激烈的急板。因為其極高的難度,許多鋼琴家把它當作一個挑戰。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8張

九、李斯特《帕格尼尼操練曲之鐘聲大幻想曲》
  《鐘聲大幻想曲》是李斯特按照意大利提琴家帕格尼尼的《B小調兒第二號提琴協奏曲》的正題轉變的鋼琴獨奏曲,李斯特最有名的炫技作品。用盤旋曲式寫成,正題每一次呈現都變換一種新的吹奏伎倆,充分闡揚鋼琴吹奏的技法。《鍾》這首樂曲是鋼琴家們時常在音樂會上表演的曲目,因為它可以充實體現出演奏家的技法。演奏者需要極高的鋼琴技法才有可能傑出的把握此曲,李雲迪曾經也挑戰過此曲。

作曲背景
  1831年,帕格尼尼到巴黎演出,李斯特被帕格尼尼的的演奏技巧迷住了。他怎麼能在四根弦上玩出這麼多的花樣?怎麼能製造出如此複雜而美麗的音響?

音樂會後,李斯特便憑記憶彈奏帕格尼尼的作品,想方設法在鋼琴上實現那種種美妙的音響。幾日後,李斯特彈奏了幾個音樂片段給他的朋友聽。朋友們驚訝的發現,他已經把帕格尼尼的花樣成功地移植到了鋼琴上,使這件樂器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音響。柏遼茲説“使人重新認識了鋼琴”,稱這是了不起的開拓。這開拓是在帕格尼尼的鼓舞下完成的。帕格尼尼所提供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音響,而是一種新思路。李斯特敏鋭地抓住了帕格尼尼藝術的創新本質,在鋼琴領域拓展了音響和表現力的可能性。這一行動是真正具有啟示意義的,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李斯特的研究成果於第二年正式亮相於眾,這就是《鐘聲大幻想曲》,根據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主題而作。李斯特在這個輕盈可愛的主題上作了一系列變奏,演奏技巧讓人眼花繚亂。鋼琴的意義徹底改變了,它變成了一支管絃樂隊,一個包羅萬象的小宇宙。

這部《鐘聲大幻想曲》是李斯特的心愛之作,它修改過數次,後來又把它編入到1838年的鋼琴曲集《帕格尼尼大練習曲》之中。

十指紛飛,世界十大最難鋼琴曲 第9張

十、李斯特《諾瑪的回憶》
  《諾瑪的回憶》是李斯特受《諾瑪》啟發而寫的一首大幻想曲,它技巧艱深、篇幅宏大、音色輝煌燦爛、情感佚宕磅礴,濃縮了最震撼人心的劇情,表達了李斯特最熾烈和崇高的讚頌之意。李斯特以蕭冷、悲愴的引子預示了將要發生的故事,隨着音樂的發展,段落中浮現了歌劇最具代表性的旋律。

  在情感抒發上,樂曲以強烈的情緒對比掀起一陣陣幻想的勁浪,其中既激發了昂揚之志,亦賁張着情變、矛盾、緊張、狂亂等複雜的氣氛,最終絢爛昇華,綻放出愛情與寬恕的永恆光芒。

意大利歌劇作曲家文森佐·貝利尼在《諾爾瑪》中鋪陳出華麗而渾然天成的抒情旋律,以強烈對比的劇情張力,展現愛情、仇恨與寬恕的角力,更提早一個半世紀預告了女性主義的到來。《諾瑪的回憶》是李斯特《諾瑪》啟發而寫的一首大幻想曲,它技巧艱深、篇幅宏大、音色輝煌燦爛、情潮佚宕磅礴,濃縮了最震撼人心的劇情,表達了李斯特最熾烈和崇高的讚頌之意。

概括的説,《諾瑪》是一部英雄式的愛情悲劇。這類題材正適合李斯特的個性,他懷着巨大熱情創作這部大幻想曲自然深合情理。以英雄題材做背景而展開的愛情悲劇在歌劇作品中不乏名篇,除了《諾瑪》,還有大家熟悉的《弄臣》、《奧賽羅》、《馬捷帕》等。但像諾瑪和波里昂如此意外的結局卻特別吸引人。在《諾瑪的回憶》中,李斯特以蕭冷、悲愴的引子預示了將要發生的故事,隨着音樂的發展,段落中浮現了歌劇最具代表性的旋律,在情感抒發上,樂曲是以強烈的情緒對比掀起一陣陣幻想的勁浪其中既激發了昂揚之志,亦賁張着情變、矛盾、緊張、狂亂等複雜的氣氛;最終絢爛昇華,綻放出愛情與寬恕的永恆光芒。

李斯特改編自貝利尼歌劇Norma中的《諾瑪的回憶》,此曲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彈奏的十首鋼琴曲之一。這首完全被李斯特化的鋼琴曲,旋律優美動人,技巧輝煌,充滿表現力。

TAG標籤:#鋼琴曲 #紛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