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命理>百家姓>當代周姓的分佈梗概 - 中國姓氏人口第九

當代周姓的分佈梗概 - 中國姓氏人口第九

占星站 人氣:2.62W

  中國在漫長的幾千年歷史歲月中,有過十次重大的人口遷徙,這也直接造就了線如今,中國各個地方的姓氏,民族的多元化,人口基數大的姓自然,分佈得也更加廣一些,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百家姓中姓氏人口第九,當代周姓的分佈梗概。

中國姓氏人口第九,當代周姓的分佈梗概

  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500多萬,為全國第九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四省,大約佔周姓總人口的34%,其次分佈於河南、浙江、貴州、廣東、江西、安徽、重慶、廣西、山東九省,又集中了42%。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

  全國形成了沿長江的省份、豫魯、粵桂三塊高比率周姓區域。自明朝至今600年期間,周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經成為重要的流動方向。

  周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表明:以湘貴為中心,沿長江向四周擴展。川渝鄂湘、浙江、贛皖蘇大部、豫東南、廣西大部、粵北、海南、閩北、雲南東部、內蒙古東北部,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2%以上,有的達到4%,以上的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5%,居住了大約58。6%的周姓人口。

  在黑吉遼、內蒙古東部和中部、豫魯京津、河北東部、山西北端、陝西南部、甘肅大部、寧夏、青海東部、新疆喀什地區、粵閩大部、台灣、廣西南部、雲南西部,周姓分佈比例在1%—2%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5。2%,居住了大約38。4%的周姓人口。

  汝南安城周氏:周平王少子姬烈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汝南安城周氏都是西漢汝墳侯周仁的後裔,周仁生十子,徙於安成。周仁五世孫周燕,生5子,後皆至刺史、太守之職。5子號稱“五龍”,各居一里,皆以儒學傳家。子孫繁盛,分衍出許多支脈。魏晉南北朝之時,因北方長年戰亂,出現了第一次民族大遷徙,周姓族人也隨從中原的士族大舉南遷。

  兩晉時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門三封。周顫,周嵩。周馥等着名人物。安城周氏周景家族一支遷居今安徽廬江,形成旺族。其後裔世代在朝廷為官,散居各地。隋唐時期其中一支由山東遷徙湖北後再遷徙湖南,即周敦頤家族。汝南安城周姓,自周燕始,除了其5個兒子,史志上留有姓名並立傳者多達239人,代代人才輩出,為官者甚多。此現象堪稱歷史奇蹟。汝南安城周氏各家族經過戰亂之後紛紛逃亡外地,最終遍佈全國。

  福建漳州周氏:唐朝末年,軍閥混戰,河南光州固始縣周姓遷徙福建。唐僖宗中和年間(881—884),周德琰為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縣令,生3子,3子隨父居固始縣。唐昭宗乾寧四年(896),六鎮藩鎮叛亂,周德琰次子周樞,與遊、劉、翁、範等姓入閩,選擇福建建甌縣(1913年建安、甌方二縣合併設置)的馬伏為世居地,稱為“馬伏周家”。

  周樞隨父宦居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昭宗乾寧四年入閩,居住馬伏,為入閩之始祖。周樞的後裔周枯,於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遷居福建崇安縣的仙店,周枯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長江,河南固始縣周姓隨宋南渡,遷至閩汀寧化(今福建省寧化縣,古代寧化縣屬汀州),猶長於寧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這支由河南遷人福建寧化縣的周姓,繼續南遷入廣東梅縣。

  潤州丹陽周氏:唐初,潤州丹陽周侁(生於651年),681至682年為官江州(九江)鎮南武節大將軍,遷徒江州瑞昌王仙鄉輅北(瑞昌市南義鎮小坳村),七世孫周勍,字大節(834-918)唐文宗大和八年甲寅年-後梁貞明四年戊寅年,唐僖宗中和二年七月授以殿中侍御史,唐文宗天佑元年加兵部尚書,周勍七世孫師字輩42人,遍佈瑞昌,故有周姓佔半瑞昌之説,部分遷徒湖北、湖南、福建、陝西、浙江,以湖北陽新廣濟為多。輅北大泉山勍公墓和匡灶鳳凰山祖妣墓保存完好。

  廣東周氏:從北宋末年與南宋末年從中原南徙廣東。新會縣橋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門,原河南汴(汴京,開封)人,宋南渡後居廣東南雄珠璣巷,後乃居新會橋亭。又,新會縣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監,字天枯,原籍河南許州長葛縣,遭元亂,千里間關,扈宋少帝至粵之岡州崖山。廣東新會縣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別是南宋初年隨宋高宗南渡與南宋末年隨宋少帝南徙的。

  梅縣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縣,隨宋高宗南渡,遷居福建寧化縣。南宋末元初,其裔孫“由閩遷粵”,遷居廣東長東縣(今五華縣,在廣東東部,梅江上游),至七世祖周(王宣),始遷梅縣。周碹是梅縣始遷祖,又是由閩遷粵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廣東梅縣周姓稱他為“始祖七位公”。

  江西、湖南周氏: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陽、益陽、祁陽地區。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江西)吉安府泰和縣,於元明間徙居湖南寶慶邵東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墾湘潭,後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間“遷屯益陽”,於是“隸籍益陽”。明初,永樂襲位,濂溪後裔周是修公盡節而歿,後其弟周特修有子三化名為伏姓至贛入蜀,隱居重慶府涪州,後複姓為周,明末清初,該支周有仁寧君之子周可倫自重慶涪洲響水溝從戎至四川蒼溪落業。

  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縣厚田遷來。祁陽一支始祖周彥升自江西富田遷居湖南衡州,其第三子周森甫遷至祁陽。周森甫四世孫周必賢於明初從傅有德南征,授明威將軍,任都副指揮使、七星關千户指揮,為入黔周氏始祖。明清以來,周姓比較集中的省份是江蘇、浙江、廣東、湖南、貴州、湖北、江西、福建,四川等省。

  台灣周氏:周姓在台灣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兩地。周姓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遷福建和廣東,再由福建、廣東移居台灣的。清康熙到乾隆年間,有泉州人周延羣乘船東渡,入墾台北縣石碇鄉;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縣景美鎮開墾奠基。清嘉慶年間,富陽(今屬浙江)人周凱曾任台灣道台,後死於任上。

  海外周氏:大陸周姓移居海外,始於鴉片戰爭以後的晚清時代;周姓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島與南洋一帶;海外周姓僑胞,主要來自大陸的福建、廣東(包括現今的海南省)兩省。海外周姓華人來自廣東省的潮州、汕頭地區的,佔較大比例。廣東省揭陽縣的伯勞浦鄉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樸叟,人稱周伯,由福建省興化府莆田縣遷來廣東揭陽縣。他在埔上開荒,又引清泉上埔,人們於是將“埔”字去土添水,改為“浦”字,將“伯勞浦”作地名。伯勞浦鄉往海外謀生的人較多。

  泰國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陽縣伯勞浦家族會,此外還旅居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福建周姓移居南洋。清末福建周姓之移居南洋,先後梯航南來,開拓新天地。其彰明較着的創始人有:周英美之開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經營巫羅加什,周公秀之墾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貿遷於新加坡及馬六甲,周孫品、周孫華之往來各地溝通僑信等。

TAG標籤:#梗概 #周姓 #人口 #姓氏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