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命理>百家姓>天水堂益陽尹氏族譜 - 姓氏文化淺説

天水堂益陽尹氏族譜 - 姓氏文化淺説

占星站 人氣:7.69K

解讀百家姓尹姓。具有悠久歷史的天水堂益陽尹氏族譜。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宋版《百家姓》中,尹姓排在第100位,約有228萬人,佔中國總人口的0.26%。

姓氏文化淺説:天水堂益陽尹氏族譜

尹姓文化之尹氏族譜

凡相對集中居住的尹氏家族,必有其尹氏族譜。但因年代久遠,人羣遷徙,尹姓各族譜因地、因支而異,內容相距甚遠。往往一個縣、一個鄉,同為尹姓而宗源有別,此不為怪。但追根溯源,必然同根同源。

尹姓的發展變遷,在周朝尹吉甫(公元前852年)之前,已無從考查。從尹吉甫開始,就不斷有文字記載了,但脈絡不清。我們這支比較明確的記載,是從隋朝末年的尹歆開始。尹歆是隋末的大將,隨唐高宗李淵起兵反隋,大唐建立後任御史大夫。尹歆有二子一女,長子元貞、次子思貞、其女為高宗德妃。貞觀十年(公元636年),任尚書令的尹思貞受詔創修譜牒,先為官家所管為官譜,後轉入民間。

此譜是從尹歆為第一派開始記載,所以尹氏後人尊尹歆為尹氏鼻祖,又因尹歆居天水,故尹氏族譜全稱是《天水堂尹氏族譜》。我們《天水堂尹氏族譜》,現可考的大至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創始階段:從尹歆公起至南宋的尹仲文,共計十八代。《天水堂尹氏族譜》因開始為官譜,其記載肯定很有限。後由官譜轉為民間,其間戰爭不斷,尹氏族譜出現了不同版本。

二、通譜階段:從仲文公至文光公,共計五代。大宋宋太宗趙光義的妻子既皇后姓尹,所以宋朝皇帝從第三任開始,都有尹氏血統。在宋朝,尹氏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旺族。南宋宋寧宗時,尹仲文任大理寺評事,向宋寧宗請示修尹氏通譜,獲得批准。宋寧宗還破例為《天水堂尹氏族譜》御勅譜序。這次修譜,因藉助於皇家之力,其規模一定很大。但南宋只是半壁江山,雖説是修通譜,但未必能通修天下尹氏子孫。仲文公後三代,南宋就被元朝所滅。

我譜載:“仲文公長孫谷公,字耕叟號務實。中年登進士,先後官至常德、衡陽太守。南宋端宗景陽之年,元兵圍陷潭州,全家殉難。谷公弟轂公字嶽秀,攜譜而遁。轂公長子源甫後裔遷居湖北武昌、嘉魚、漢川、麻城、監利京山;次子源甫居湖南潭州,其長子陰南生文光,由長善(注:今望城)轉徙益陽。”

三、分譜階段:從文光公起至現在,共計二十五代。公元1342年,文光公的後代始修《天水堂益陽尹氏族譜》,尊文光公為遷始祖。這樣,益陽尹姓就從原通譜分離出來,自成一脈。各地尹姓也在此前後,創修自成體系的族譜,出現了現在尹氏族譜互不相通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文光公的叔叔叫尹蔭湘,蔭湘公的兒子叫尹中允,孫子叫尹靖宦,居長善(今湖南望城)。這一支是益陽尹姓最相近的同宗。

我父生於今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香鋪侖鎮碑石侖村搖籃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為沅江縣轄地)。而香鋪侖鎮的尹氏族人又來源於益陽市赫山區的毛家塅。我所見到的族譜,為益陽尹氏第八修譜。這套族譜是上世紀末族人集資修訂。對於益陽尹氏族人,八修譜的修訂立下了不可磨滅歷史功績。她較好的完成了承上啟下的歷史任務,給後人留存了十分可貴的歷史檔案。難能可貴的是在原七修譜的基礎上,八修譜結合時代特徵進行了一些革新,如凡出生的女子均將其姓名錄入等。但是,八修譜也留下了許多遺憾,或者説是留給第九修譜應該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有三:其一、倡導弘揚家族優良傳統,記載表彰族人中優秀人物不夠。其二、男女平等的問題編修人員有所意識,但仍沒有得到解決,歧視女性從根本上仍然依舊,錯過了一個歷史機遇。其三、八修譜的首卷中,繼承記載了前譜的歷史資料,這無疑是必要的。但是,加入當代人的記念文章和一些詩詞太濫,很多篇幅完全是編修者互相歌頌,被記念的人物有的過於平庸,達不到為傑出人物樹碑立傳,教育後人的目的。這一點以齊房人員表現最為突出,傷害了齋房和昌房人的感情。也因此使第八修譜的文化功能、教化功能、聚族功能大打折扣。這是八修譜給我們的教訓。

益陽尹姓

益陽尹姓的始祖為尹歆公,遷始祖為文光公(鬥牛),文光公是從望城縣遷居今益陽市的。文光公是“天水堂尹氏”的第二十三代孫,遷居前的情況,族譜不詳。也許望城的尹氏族譜可以查到。文光公到我這一代已歷二十三代。文光公的子、孫兩代,均為單傳。其孫用享(嘉會)育有三子,名為思齊、思齋、思昌。所以今天的益陽尹姓就有了齊房、齋房、昌房之分,齊居尹家堤、齋居毛家塅、昌居古塘基。其族譜也據此有分有合。第八修譜為三房合修譜。我們則是齋房的後裔。由益陽尹氏首譜確定的六十代派語,目前僅僅用到二十五代志字輩。六十代派語如下:

文元用思水聲名應時榮朝廷輪襲選忠孝最超英

繼緒承先志敦倫起後昆詩書揚彩煥世澤自興隆

三支成鼎象觀上本同宗復見傳家寶宜知大有容

TAG標籤:#益陽 #天水 #姓氏 #氏族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