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老黃曆>傳統節日>賓陽炮龍節 - 正月十一地方習俗

賓陽炮龍節 - 正月十一地方習俗

占星站 人氣:7.54K

春節習俗中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一,在廣西南寧市賓陽縣,都將舉辦一場獨具特色的漢族傳統節日“炮龍節”。是漢族和壯族兩家人的文化融合,產生的民間節慶。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又體現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性。

正月十一地方習俗:賓陽炮龍節

賓陽炮龍節的來歷
  賓陽炮龍節是賓陽縣一帶漢族、壯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綜合性民族民間節慶活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於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5月榮獲“中國最佳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的稱號。

炮龍節,作為全國罕見過年狂歡賓陽炮龍節,炮龍節源於何時,賓陽人説不清楚,賓陽的縣誌也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有一種説法是,炮龍節是在清朝期間,從廣東的盧姓3兄弟傳到賓陽蘆圩鎮,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賓陽三聯社區的居民,常為“炮龍節最早就是從我們三聯社區興起的”而自豪。

炮龍節的歷史傳説
  賓陽一帶民間傳説認為,宋朝的皇佑年間(公元1052年)宋皇朝為了征伐儂智高,令狄青大軍直赴廣西征剿。但狄軍征戰到賓陽的崑崙關時,由於關隘險要和儂軍的死守,狄軍屨攻不克。正值農曆元宵節時,狄青便下令駐紮在賓州城的兵士大鬧元宵之夜,以麻痺儂智高。狄軍多為中原人,擅長舞龍、雜耍等多種技藝,他們以稻草紮成龍,以火燒竹子既當照明,又把竹子燃燒爆裂後發出的響聲當作“炮竹”而狂舞龍。

儂智高獲悉,放鬆了戒備,狄青趁機連夜出擊,攻克崑崙關。人們以為如此舞龍是一種吉祥之舉,是諸事順遂之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求事事順,因此以後的這段時間(初十至十五)裏都舞龍,起初是元宵節,抗戰時有一年在正月十三日舉辦(因戰亂而改變),此後固定在每年正月十一日舉辦。

炮龍節的遊彩架是一種技巧與造型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原稱“彩飄”。炮龍節的燈會也叫燈酒會,是賓陽、邕寧、橫縣、來賓、上林、馬山等縣市壯族、漢族普遍流行的“添丁還願”、“求丁求財”的傳統習俗活動。常常是以村屯或街巷為單位,上一年添丁的人家或者貢獻一隻大公雞或者貢獻一個大豬頭,各家各户按人丁籌集資金,大家集中在社廟前慶祝添丁者,祝福求丁者,並由“村老”(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商討當年的農業生產,宣佈村規民約。

改革開放以後,炮龍節活動逐步恢復,彩架遊行的彩架數量、遊行人數越來越多,“炮龍”也由原來的5-6條猛增到了幾十甚至上百條。2012年正月十一,“炮龍”達到108多條,遊客達55多萬人,來自賓陽周邊的上林、馬山、橫縣、邕寧、來賓、柳州、南寧等縣市,還有全國各地的遊客,甚至有碧眼金髮的外國人。

正月十一地方習俗:賓陽炮龍節 第2張

炮龍節的基本內容
  傳統的炮龍節活動主要包括“遊彩架”、“燈會”、“舞炮龍”三個部分。
  (一)遊彩架
  遊彩架,即彩架遊行。遊行的隊列由彩色台架、舞龍、舞獅、彩燈、音樂櫃等組成,隊伍長有半里甚至一里以上,由獅隊開路,舞龍保尾,中間彩架4台,每台配一套文武場(樂隊)。每台彩架由4人肩抬,台上以數個孩童扮飾某一特定情景的形象造型,每人坐立於特製的手指或佩帶的傘、扇、劍、弓、刀之類的小道具上,裝配巧妙,神氣妙趣。飾演形象造型的孩童均為聰明、俊俏、大膽的七八歲兒童,既有古典題材,又有現代題材的人物造型。配樂上,由十六種樂器組成一個文武場伴奏,如今還增加了按內容需要的現代樂曲。

(二)燈會
  燈會俗稱“燈酒會”“百家宴”,活動內容有鄉飲和取燈。
  1、鄉飲。以村屯和街巷為單位,由上一年生男丁(俗稱白花)的家長擔任“頭人”,負責籌集“丁款”和負責所有事務。一般丁款為0。5元,赴會者5-10元,“頭人”還捐公雞一隻或豬頭一個。一般每户一人赴會,有的則不限人數,但僅限男性。做好菜餚後,鳴鑼為號,各人聚集祠堂或者村社商討當年的農業生產,宣佈村規民約,然後會餐。頗有古代的“鄉飲”遺風。

2、取燈。本地話“燈”與“丁”同音,乃“求嗣取丁”之意。賓陽當地甚至廣西部分壯族、漢族地區認為,在“燈會”日取燈,當年就會有男丁。燈會前,取燈者選擇生有三男二女的男人為“抱花岳父”和一位擅長山歌的“抱花岳母”,向燈會頭人報告取燈意圖,頭人找人制作一盞貼有麒麟(意為麒麟送子)玲瓏的“蓮花燈”。燈會當日,取燈儀式在社廟或祠堂舉行,由師公或巫婆請神、宣疏、開光後,“抱花岳父”提着“蓮花燈”,眾人在“頭人”引導下,敲鑼打鼓給取燈人家送去。

到了取燈人家廳堂前,“抱花岳母”在廳裏唱起“無兒悽苦歌”;廳外的師公、巫婆或者善歌的“頭人”唱着“帝母送子歌”;接着雙方又唱互賀互謝歌,取燈人便開門迎接送花隊伍進入廳堂。在廳堂裏,眾人又為事主大唱祝福歌,“抱花岳父”將“蓮花燈”掛在廳壁上,事主端出禮品拜祭祖先和“孤獨神”(俗稱“牀頭婆”)。拜祭後,眾人又唱祝賀歌。歌畢,頭人帶領燈會參加者去赴宴,其餘留下在取燈者家裏鬧宴。

(三)舞炮龍
  1、開光。正月十一當晚的七時正(北京時間十九時)在廟宇或社稷之處開光。由會首(或師人)咬破公雞之冠,以雞冠之血點亮龍眼,念着“先左眼,後右眼,一點金二點銀,三點添丁發財,四點天下太平”、“保佑舞龍順利”等吉祥語,然後萬炮齊鳴,龍亦騰躍而起,按龍路順序狂舞而進。

2、舞龍。炮龍以龍珠、龍牌(龍燈)、鑼鼓、文武場開路,照明(火把燈)及護龍隊首尾隨龍而進,火銃隊則負責燃放火藥(鐵硝、火藥及砂等製作)增加龍隨雲騰而起之勢。初時,龍路或是長蛇陣或是半邊月或是游龍戲水,隨着鞭炮的增多,人們不斷地鑽龍身(小孩健康成長、乖巧聰明,情侶快成眷屬,各得吉祥)、撕龍布、扯龍鬚(掛在家中吉祥,掛在豬欄六畜興旺)、搶龍珠(祈子),舞龍頭者儘量避開,護龍隊極力保護,龍陣已無固定布龍陣勢,見機行事,隨意而舞。

3、舞炮龍。所謂“舞炮龍”,即以燃放“鞭炮”彈燒狂舞之龍。舞龍者均為赤膊上陣,頭戴如清朝官兵之帽(但均為竹編並塗抹黑色)。舞龍者絲毫不畏懼萬炮炸響,更不懼怕炮仗彈燒自己赤膊之軀。這在全國各地是少見的。龍路過處的各家各户,均在龍將到來之際,焚香迎龍,備炮備炮。家家户户準備儘可能多的炮竹(為保障安全,嚴禁燃放大炮或雞母帶仔炮,歷來自行遵行),多者達到幾百萬響,殷富人家、當年生意興隆的人家因為人手不足,歡迎眾人幫助放炮炸龍。

民間認為炮燒得越多,龍在自家門前停得越久(炮如未燃盡,龍不可舞往下一家),越吉祥,新的一年更加發財。人們點燃鞭炮後就往龍頭、龍身上丟,住高樓者從上往下砸。狂龍舞了一段時間,往狂被炮竹炸得只剩下龍筋、龍柄和龍頭。舞炮龍,民間認為藴含着祈求丁財兩旺,將往年的“悔氣”彈燒而盡,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生意興隆、五穀豐登及喜添貴子之意。

4、送龍。龍舞到村頭街尾,炮燃盡,人盡歡,龍也被炸得體無完膚(如今每一條村街都有一條龍,甚至二三條龍,舞到24時基本結束;舊時候,龍少,舞到次日7-8時),舞龍隊集中到既定地點,生火將龍焚燒,送龍昇天。

正月十一地方習俗:賓陽炮龍節 第3張

炮龍節的流程
  開始時間:上午10時30分出發地點(每年時間不同,詳情請留意當地發佈的炮龍節信息)

一般都由8頭雄師(每頭獅子附帶悟空八戒兩個木偶引路)、2條長龍在陣陣鑼鼓聲和鞭炮聲作前導“開路”,隨後緊跟各大主題的“彩架”入場,如“蓮花飄香”、“大戰洪洲”、“梁祝姻緣”、“三姐傳情”等各大主題彩架,一般裝制6、8、12台不等,伴隨主題彩架之後還有孔雀隊、昆蟲隊、彩燈、音樂櫃等,隊伍有350米至600米長。(每台彩架由4人肩抬,彩架上有數名3~9歲左右的兒童扮飾的某一特定情景的形象造型,或坐或立,手裏還有伴劍、弓、刀之類的小道具,裝配巧妙,五彩繽紛)。值得注意的是:彩架遊行隊伍與國內外所有一切狂歡遊行形式都不一樣,國內外文藝遊行往往會拉警戒線讓觀

眾隔開一定距離觀看,有強烈的距離感;而賓陽彩架遊行隊伍雖長達近600米左右,卻不拉警戒線,市民、遊客均可近距離接觸、與之同步遊行、與之合影留念!真正做到了“參與其中”!

炮龍節的相關習俗
  1、炸炮龍,時間:晚上,19時00分至次日6時30分轟隆的炮聲震耳欲聾,空氣中瀰漫着濃烈的火

藥味,火把此刻揮動着,佛光寺前臨浦街已是一片火的歡騰,此時人羣在這裏歡呼着,不知疲倦的遊客伸長脖子望着,生怕錯過每個精彩的鏡頭。

舞龍者頭戴藤帽,身繫腰帶,吆喝着赤膊上陣,任由鞭炮在身邊爆炸。炮助龍興,龍憑炮威,上百條巨龍時而高昂起頭,向天空噴射出一團團火焰;時而搖擺奔騰,和光彩奪目的大金珠相互輝映。一串串的電光爆竹,驚天動地脆響,為巨龍助威助興。

2、鑽龍肚
  炮龍所到之處,各家各户都夾道相迎,將事先準備好的鞭炮拿出來燃放。有的家庭一買就是幾十萬頭的鞭炮,從自家4樓懸掛而下,要燃放完這些鞭炮,起碼需要20分鐘。炮龍在鋪天蓋地的爆竹中左右翻騰起舞,給每一户人家叩頭送福。在當地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當這一家的爆竹未放完時,炮龍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往往是一個通宵,炮龍才舞過一條小街。

當龍在炮光中游舞時,人們紛紛擠到迴廊下,伺機“鑽龍肚”,即從龍的肚皮下穿行。傳説鑽了龍肚能帶來一年的吉祥如意:大人事業有成,家寇美滿;若是年輕的情侶攜手鑽龍,今生定能喜結良緣,白頭偕老。鑽龍肚不僅給人一種在炮聲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舞動的龍身,片刻不熄的爆竹聲,大人、青年、孩子紛紛穿梭在龍身的左右,樂悠悠的,全然忽略爆竹在身邊炸響。

3、搶龍珠
  龍身的每一件東西都代表着吉祥如意:捋下幾絲龍鬚,系在家畜欄上,能求得家畜無病無瘟;扯一小塊龍皮,可保你今年五穀豐登;最吉祥的是取得龍含於口中的財珠,商人獲得此珠就能生意興旺、財源廣進。所以,引來人們不遺餘力地“搶龍珠”,以博得一年的好兆頭。

據當地人介紹,隨後當炮龍行至街尾時,整條龍僅剩下骨架和筋。這時由族中長者指揮人們燃起火堆,奏響八音,把龍投進火中,讓它隨着熊熊的烈火昇天,這叫做“送龍歸天”、至此,舞龍就算結束了。人們就着那堆熊熊烈火,架起一口大鍋下了水;米、碎肉、作料等熬一大鍋“龍粥”以慰勞舞龍的勇士,各家各户的人們也紛紛來分享“龍粥”。據説喝了“龍粥”能消痛去病。這時天也大亮了。

正月十一地方習俗:賓陽炮龍節 第4張

炮龍節的主要特徵
  賓陽舞炮龍孕育於宋、元朝,發展、形成於明朝、成熟於清末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的顯着特徵:

(1)歷史淵源的悠久性。根據民間傳説,賓陽炮龍節最早可追溯至宋朝,發展、形成於明朝、成熟於清末民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世代相傳。

(2)文化內涵的豐富性。從正月初十開始到十一的炮龍節,是賓陽民族民間文化展示的大舞台,既有民間藝術的“遊彩架”、八音、剪紙、歌謠,也有民間體育競技的舞龍、舞獅,更有民間習俗活動的“燈酒會”、祭社、求子、還願等,豐富多彩。

(3)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共生的融合性。遊彩架、舞龍本是漢族技藝,從中原傳播到賓陽後,與當地的民族文化融合共生,成為賓陽、上林、馬山、橫縣、武鳴、邕寧等地壯族流行的正月十一燈酒會的內容之一,並將本地的歌謠、剪紙藝術融合其中。舞炮龍原來是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因為當地正月十一燈酒節“添丁”和祭社廟祈求豐收的主題,後來改為正月十一舉行;遊彩架也是在五穀豐收之年舉行,時間不定,後來也匯入燈酒節之中,成為燈酒節的主要活動之一。

(4)獨特的唯一性。賓陽舞炮龍與全國各地舞龍截然不同,舞者赤裸上身、下穿舞龍褲,絲毫不懼萬炮燒炸,更不懼怕炮仗彈燒自己赤膊之軀。龍路過處的各家各户,準備儘可能多的炮竹,點燃鞭炮後就往龍頭、龍身上丟,住高樓者從上往下砸,要將往年的“穢氣”彈燒而盡,迎新一個風調雨順、生意興隆、五穀豐登及喜添貴子之年。人們認為,炮燒得愈猛愈好,越多越吉祥。因此,狂龍舞了一段時間,往往被炮竹炸得只剩下龍筋、龍柄和龍頭。

(5)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彩架遊行,遊行的隊列由彩色台架、舞龍、舞獅、彩燈、音樂櫃等組成,由獅隊開路,舞龍保尾,中間彩架4台,每台配一套文武場(樂隊),隊伍長有半里甚至一里以上。民間傳説,龍過家門,是送來吉祥,炮燒得越多,當年越順利,家庭、事業、生意樣樣興旺。

因此,家家户户根據自己的財力預備儘可能多的鞭炮,迎接龍的到來。在外地工作的年輕人在這一天也會趕回家中參加舞龍、燒龍、炮龍。民間認為,舞炮龍、取龍珠、鑽龍肚有除掉往年的穢氣,可添貴子及萬事順意和身體健康,故舞炮龍時除了賓陽縣人觀看、參與外,南寧、柳州、桂林市及遠在廣東的外地客人也蜂湧而至,觀者如雲,故有炮龍狂歡節之稱。

(6)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賓陽,漢族是主要的民族,但其周邊生活着壯、瑤、苗等民族。每到炮龍節周邊各縣各民族羣眾都來趕節,主家殺雞殺鴨,拿出自釀米酒招待親朋好友,大家一起參加“遊彩架”、一起放鞭炮燒炮龍炸龍,炮龍節已經成為融合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的平台。
春節什麼時候貼春聯合適?貼春聯的由來
除夕和春節的區別,到底哪一天才是過年了!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
【春節美食】春節的傳統美食

正月十一地方習俗:賓陽炮龍節 第5張

炮龍節的價值
  1、不可或缺的中華龍文化研究價值。龍,是中國人的象徵,在中華的大地上,人們到處可以見到喜慶中象徵着中國人崛起騰飛的巨龍。然而賓陽如此的舞炮龍,在全國各地的舞龍中獨樹一幟,是絕無僅有的,豐富了中國的舞龍文化。

是研究中國舞龍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她象徵着中華兒女在烈火中良性循環和不折不撓的大無畏的精神,更象徵着驅除憂傷與貧困,昭示着美滿幸福的未來,是中國龍文化最具個性、民族性和區域性的典型個案。

2、滿足民眾禳災祈福心理需求的實用價值。燈酒會舞炮龍,民間認為藴含着祈求丁財兩旺,將往年的“穢氣”彈燒而盡,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生意興隆、五穀豐登及喜添貴子之意。舞炮龍活動之形成,其相當重要的社會功能性就是社區中的民眾以人間最為美好的形式,以最為虔誠的心情祈求神龍護佑。

從舞龍者的角度説來,赤裸上身,讓鞭炮將身上的“穢氣”炸掉,故任由鞭炮燒炸,體現了無所畏懼的精神。就每一個社區中的個體説來,在家門口迎龍炸龍則是迎來吉祥、驅除全家的“晦氣”,迎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而燈酒會的“取燈”,更是“喜添貴子”的默默地祈禱和美好生活的期盼。反映出一種滿足民眾禳災祈福心理需求的實用功能性的意義。

3、賓陽炮龍節文化的豐富內容、基本特徵及其傳承歷史,在中華民族節慶文化中獨具特色,發掘、搶救和保護賓陽炮龍節文化,不僅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民族節慶文化,乃至對世界民族節慶文化的豐富和完善,都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4、為生產生活物資交流提供市場的經濟價值。炮龍節歷來也是鄉民們生產和生活物資交流的重要平台。期間,人們也同時進行農副產品和食物進場交易。下午的燈酒會刺激了食品、飲品市場,晚上的燒炮龍促進了賓陽縣鞭炮產業的發展。每年數萬外地人趕到賓陽參加炮龍節,極大地促進了賓陽服務行業的發展。

總之,賓陽炮龍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在民族文化、民間藝術、民俗以及手工技藝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價值。

 

TAG標籤:#炮龍節 #習俗 #正月 #十一 #賓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