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老黃曆>傳統節日>古代關於七夕的佳詞美句 - 關於七夕的文章

古代關於七夕的佳詞美句 - 關於七夕的文章

占星站 人氣:9.78K

今天是2017年8月28日,農曆七月初七,正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佳節,也是七夕節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11個年頭。那麼在這浪漫的七夕佳節到來之際,就讓我們跟隨老黃曆一起追本溯源,回顧古人關於七夕的月章星句,鳳綵鸞章。

關於七夕的文章 古代關於七夕的佳詞美句

農曆七月初七,謂之七夕,別名蘭夜、巧夕,因循民間傳統習俗,此日頗宜乞巧、祈願。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有言:“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七”與“期”同音,給人以年歲更迭、別後重逢之感;“七”與“吉”諧音,則添雙吉之意。牛郎織女曠世愛情的冠冕,更使七夕如夢如幻,令人心嚮往之。

倘若溯流徂源,牛郎與織女本為星座名。牛郎星又名牽牛,“牽牛為犧牲”(《史記·天官書》),古代常於九月宰殺牲畜祭祀神明,八月恰是“循行犧牲”(《禮記·月令》),此間織女星向西滑落,牽牛星則漸升天頂,宛若追逐前者之姿,天象奇觀與時令彼此吻合,神話傳説應運而生。

文學史上對此最早的記載出自《詩經·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織女星終一日曆七辰促不就布帛,牽牛星耀眼閃爍卻不能拉車載箱,朝啟明,夕長庚,徒勞無功,虛無縹緲。此處所有關於星宿的馳騁想像,均為凸顯諸侯臣民對周王統治的怨憤諷刺,有云漢無涯之歎,卻無遙遙相望之貌。

牛郎織女為今人所熟知的愛情題詠則始於《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此詩以秋夜之景,抒相思之情,“深衷淺貌,短語長情”(陸時雍《古詩鏡》)。開篇從哀怨佇立的織女着筆,眺望對岸邈遠遙迢的牛郎,正是離愁別緒、內心波瀾;然後描寫她纖細美麗、嫻熟精巧的雙手弄織不成章,終日鬱鬱寡歡、斷腸泣涕;結尾則落在皎潔明淨的星空下兩者相顧無言(《文選》六臣注“盈盈,端麗貌”;《爾雅》曰“脈,相視也”),所謂一水之隔、咫尺天涯。

他們深情而永恆的凝視,定格成令人唏噓扼腕的愛情悲劇。聯想到東漢末年,在混亂凋敝的社會中,萬千遊子思婦生離死別的真實歷史場景,後人很難不為之動容。自此以往,牽牛和織女不僅是天際的兩顆星宿,而且附麗為經典的文學形象,被賦予深邃的文化內涵。織女的身份、二人分隔兩地的原因也演繹出各種版本。

例如,《月令廣義·七月》引南朝梁殷芸《小説》曰:“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妊。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太平預覽》(卷三十一)則引《日緯書》曰:“嘗見道書雲,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備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是也。”

而蔚為悲壯的鵲橋之説,據説源自東漢末應劭所撰《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樑以渡織女故也。”及至曹丕《燕歌行》、曹植《洛神賦》與《九詠》,“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河鼓之旁,”核心情節大致定型:二者彼此相愛卻被迫分離,唯能七夕相會以解思念之苦,在悠久漫長的文學脈絡中,時而幻為文人墨客的靈光閃現,時而化作痴男怨女的孤燈冷衾。

歷代詠歎七夕的詩詞不勝枚舉。深沉委婉如“乞巧樓頭雲幔卷,浮花催洗嚴粧面”(歐陽修《漁家傲》);閒雅美好如“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七夕》);怨別離恨如“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蘇軾《菩薩蠻·七夕》)。

但是相比之下,它們都不如秦觀的《鵲橋仙》那麼流暢雋永、深入人心,實乃傳頌不衰之絕唱。

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論斷秦觀之詞“情韻兼勝,在蘇黃之上。流傳雖少,要為倚聲家一作手。”眾所周知,詞不同於詩,源起初唐,乃倚聲而作、合樂而歌的新興文學體式,之後“敷舒於五代,茂盛於北宋,煊燦於南宋,剪伐於金,散漫於元,搖落於明,灌溉於清初,收穫於乾嘉之際。”(劉毓盤《詞史》)王國維《人間詞話》曰:“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詞以長短參差的形式,展現幽隱、細緻的情致,獨具美感與韻律。

身為北宋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堪稱機杼獨出、立意高遠。上闋用輕盈婉約的筆觸描摹佳期相會——秋夜微風拂面,彩雲變幻多姿,織女巧奪天工,繁星飛馳長空。“迢迢”二字用典《古詩十九首》,“飛”字緊扣“恨”字,“化景物為情思”,凸顯期待之艱辛、愛戀摯意之真切。

然後宕開筆墨,從寫實轉向議論,“金風玉露”暗通李商隱《辛未七夕》,兩情相悦、互訴衷腸,純潔甜蜜的短暫團圓令人欷歔感懷。下闋用連綿盎然的格調揭示情感真諦——如夢如幻的温柔纏綿,白駒過隙的恍惚時光,寫不盡人世的蒼涼,訴不完情緒的起伏。

“似水”、“如夢”即景設喻,言愛之長久、心之相印,“鵲橋”用典,旨在呈現兩者不忍分離、不願回望。結尾兩句抒情,最是蕩氣迴腸、百般滋味。難怪張炎在《詞源》裏説,“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

TAG標籤:#七夕 #詞美句 #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