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老黃曆>傳統節日>國慶閲兵的起源 - 國慶閲兵幾年一次

國慶閲兵的起源 - 國慶閲兵幾年一次

占星站 人氣:2.55W

雄赳赳氣昂昂的國慶閲兵,相信最能夠喚起每個中國人內心對祖國深沉的愛,和那激越不息的愛國情感。那麼今天的老黃曆就為你介紹,國慶閲兵幾年一次,國慶閲兵的起源。

國慶閲兵幾年一次 國慶閲兵的起源

問:我國國慶閲兵幾年一次?
  答:一般來説,我國的國慶節閲兵式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所以一般逢五逢十有閲兵。

古代閲兵的歷史
  據記載,早在公元前的古埃及、波斯、羅馬等國家已有閲兵的活動。在我國,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如在桓公六年8月,曾舉行“大閲”。“大閲者何?閲兵車也。”挖掘出來的秦陵兵馬俑,就很像古代閲兵的陣式。那時的閲兵,通常是在軍隊出征、凱旋或演習結束時,軍事長官調集所轄軍隊進行檢閲。

據史料記載,在我國古代的春秋時期就開始閲兵了。最初的閲兵是以打獵的方式進行的。軍隊列好陣勢,最高統治者成長官在陣前先用弓箭射獵禽獸,然後檢閲部隊,所以叫“搜”(春裏打獵)。以後,又發展為定期檢閲軍隊或戰車。每年一次檢閲步兵叫“搜”,三年一次檢閲戰車叫“大閲”,五年一次檢閲步兵和戰車叫“大搜”。

統治者這樣定期閲兵,其用意除了檢查兵員裝備狀況外,主要還在於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時晉文公認為“民未知禮(威儀),未生其共(共同恭)”,於是乎“大搜以示之禮”。

另外,還有在戰前或戰鬥間隙進行的不定期的閲兵,叫“觀兵”或“觀師”。這樣的閲兵,除在戰前鼓舞士氣外,更主要的還在於向敵方示威。公元前625年,鄭國由於攻打宋國,遭到各諸侯國的討伐。諸侯軍隊把鄭國圍住後,“觀兵於南門”。鄭國懾於諸侯軍隊的陣勢,“乃行成”(求和)。

“閲兵”這個名稱是從漢代以後才開始叫起來的。在漢代,定期間閲兵常與立秋之日“祭獸”一起進行,其中增加一些打鬥的內容。以後,各個建朝時間較長的朝代都有類似定期或不定期的閲兵儀式。但到清代,督撫三年一次的閲兵卻仍叫“大閲”。

現代國慶閲兵的起源
  現代最早的國慶閲兵來源於法國,7月14日國慶閲兵這是法國國慶的傳統,對於拿破崙時代的法國。法國的國慶閲兵式逢每年的7月14日舉行,也即是紀念法國大革命時期民眾攻陷封建王朝的象徵——巴士底獄的那一天。

我國最早的國慶閲兵是中華民國國慶閲兵,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10月10日便成為國慶日,每年都要組織慶祝活動。

1912年10月10日上午,北平舉行了閲兵儀式,袁世凱派段祺瑞進行了閲兵,袁世凱穿着軍服就登上了檢閲台,歷時一個多小時。後來1913年和1914年也都舉行了閲兵。1915年袁世凱忙於復辟,因此沒有閲兵,1916年恢復閲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1日成立,自此,每年的10月1日成為國慶日。新中國成立時,根據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決定,把閲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2009年建國六十週年,共舉行了十四次國慶閲兵。1949年至1959年建國十週年,共舉行了十一次國慶閲兵。此後,連續二十四年沒有舉行國慶閲兵。

直到1984年,根據鄧**的提議,中央決定恢復閲兵,並於1984年國慶35週年時舉行大型的國慶閲兵式。1999年,黨中央決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世紀閲兵式,慶祝祖國50週年華誕。

閲兵是展現武裝力量建設成就,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閲兵包括兩部分,一是閲兵式,即閲兵者從受閲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閲;二是分列式,即受閲部隊列隊從檢閲台前通過,接受閲兵者的檢閲。

TAG標籤:#閲兵 #國慶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