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宗教文化>是哪三教 - 歷史上三教合一是什麼時候

是哪三教 - 歷史上三教合一是什麼時候

占星站 人氣:1.57W

三國志裏的第一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的,現在也是一樣,分開久了就想着在一起,在一起久了就想着分開。歷史上三教曾各自開花散葉着,卻又到最後三教合一了。本期宗教文化將為你介紹三教合一是什麼時候。

歷史上三教合一是什麼時候,是哪三教

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儒學面臨危機;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張,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發展;宋代,逐漸確立了一個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系統,即理學。

代表人物:北宋—程顥、程頤;南宋—朱熹、陸九淵;明朝—王守仁(王陽明)

主要內容:
  程朱理學:“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觸萬事萬物才能明“理”)

陸王心學: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學説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慾、回覆良知就能成為聖賢。

歷史作用:
  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繫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產生了消極影響。

積極——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講求以理統情、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從統合的角度看,“三教合一”的含義無疑要比“三教”更進一步。關鍵在於對“合一”的理解。如果將“合一”視作儒、道、佛三家的內在義理上,特別是在道德標準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種趨勢,當然可以,但此至少在明代之前是稱為“三教合流”或“三教歸一”的。其實一般的學術着作中在説三教合一時,也就是這個意思。

或許正是對三教合一之稱在理解上的模糊,古人極少用三教合一這個詞,至少是明代以前基本上沒有人使用過此詞。作者曾請友人復旦大學吳鬆弟教授通過電腦光盤檢索,三教合一之稱在整個《四庫全書》中只出現過八次,且全都是在元代以後。也就是説,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沒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或者説,明代以前的人們,尚未認識到三教在外在形態上有合一的可能性。當然,明代人所説的“合一”,仍可分二個層次。

其一依然是以往“三教歸一”、“三教一家”的那層意思,即主要指三家在道德價值觀念上的一致性。如顧憲成在《明故禮部儀制司主事欽降南陽府鄧州判官文石張君墓誌銘》中雲:“東溟管公倡道東南,標三教合一之宗。君相與質難數百言,管公心屈”。不過,從明代一位監察御史陸隴其所云,“今人言三教合一,豈非朱子之所歎然。又有謂三教不可合而各有其妙,不妨並存者,則又是以不合為合,尤巧於包羅和會者也”。陸氏所謂三教的兩種合一,其區別正是表現於外在形態上,即當時人們確有主張將三教混為一體。

三教合一概念在明代的提出,必定是當時的社會中已經有了合三教為一教的某種實際形態存在,哪怕是一種模糊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社會上確存在三教形態上的共一。如到了明代,三教共同崇拜的神隻日益流行,其中最盛的是關帝信仰,約成書於明中期的《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稱關羽君臨三界,“掌儒釋道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再如晚明的林兆恩甚至創立以儒為主體的三教合一的宗教“三一教”,宣稱要通過“煉心”、“崇禮”、“救濟”等手段,“以三教歸儒之説,三綱復古之旨,而思易天下後世”,甚至“立廟塑三教之像:釋迦居中,老子居左,以吾夫子為儒童菩薩塑西像,而處其末座。縉紳名家亦安然信之奉之”。實行了三教在信仰崇拜體系上的合一。從而使三教合一概念的內涵有了質的飛躍。

林兆恩的“三一教”,是以公開標榜三教合為一教作宗旨的,其它一些民間宗教裏也有以此為旗幟的,此可見諸於那些民間宗教的經典“寶卷”。如《銷釋悟性還源寶卷·留三教經品》雲:“自今慈悲來找你,才留還源三教經”;《開心結果寶卷》中有《三教菩薩品》;《混元紅陽臨凡飄高經》亦有《取三教聖人品》等。此表明明清二代有更多無名有實的三教合一宗教組織,即是上述那些活躍在當時的五花八門民間宗教。對此明末清初時的顏習齋看得很清楚,他説:“大凡邪教人都説‘三教歸一’或‘萬法歸一’”。在這些民間宗教所奉行的寶卷裏,三教之間的原有差別變得模糊甚至消失了,正如安娜·塞德爾所説,“這些佛──道經文起源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世俗圈子中,在那裏,兩個宗教在教義上的區別變得越來越模糊不清”。

事實確是這樣,如羅教創始人羅清在其《五部六冊》中的《破邪顯證鑰匙卷·破不論在家出家辟支佛品第一》裏就進一步説明:“一僧一道一儒緣,同入心空及第禪。似水流源滄溟瀇,日月星辰共一天。本來大道原無二,奈緣偏執別談玄。了心更許何誰論,三教原來總一般”。酒井忠夫先生曾對《五部六冊》引文進行考證,發現其中不僅有《金剛經》、《華嚴經》、《法華經》等佛經,還有《道德經》、《悟真篇》等道教典籍和儒家的《大學》、《中庸》等,説明這些所謂寶卷完全是三教合一的。

大體上説,這些寶卷“全是邪教名目而假充如來佛經以欺人者”,也就是説民間宗教如果在崇拜形式上還往往顯示着佛教色彩的話,但其所主張的現世人們行為準則,卻是儒家的忠孝仁義等倫理,如其中《銷釋孟姜忠烈貞節賢良寶卷》、《二十四孝報娘恩》、《節義寶卷》等等。

TAG標籤:#合一 #歷史 #三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