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戲劇文化>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戲曲之母是什麼劇

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戲曲之母是什麼劇

占星站 人氣:9.96K

在中國古老的戲曲大全中,有很多種的戲曲。例如京劇、徽劇、崑劇等等,在這些戲曲中,崑劇為中國的戲曲之母。那麼為什麼崑劇能夠成為中國戲曲之母呢?接下來戲曲大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戲曲之母是什麼劇

崑劇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它的原名叫“崑山腔”,簡稱“崑腔”。元末明初,作為南曲聲腔的一個流派,在江蘇崑山一帶產生,清代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崑劇”,是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該劇種於2001年5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是全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作為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崑曲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元末明初。當時,江蘇的崑山(轄今崑山、太倉兩處)地區經濟繁榮,貿易興盛,黎民富庶,城鄉各個階層羣眾對文化娛樂有所追求,當時流行一種以地方音樂為基礎的南曲,叫崑山腔。

崑山腔的出現也和當時的顧阿瑛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嗜詞尚曲有很大關係。而對崑山腔的誕生有直接影響的人物是顧阿瑛的座上客顧堅,他將崑山人唱的南曲與當地的語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的歌唱方法,進行改進,形成了一種受當地人歡迎的曲調,到明初正式被稱為“崑山腔”,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崑山腔開始只是民間的清曲、小唱。其流佈區域,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並逐漸流佈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曆未年還流入北京。這樣崑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這種“小集南唱”、“清柔婉折”的崑山腔,在明中、後期的嘉靖初年被變革發展。當時,居住在江蘇太倉的音樂家魏良輔痛感崑山腔的不協音律,於是借張野塘、謝林泉等到民間藝術家的幫助,參照北曲的演唱成就,對崑腔加以改革。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終於總結出了一整套崑腔曲唱的規範,形成了崑曲曲唱體系。經過改造後的崑山腔流利清遠,柔媚細膩,被稱為“水磨腔”。所謂水磨調,是説音調極其細膩柔婉。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來的最細膩滑潤,所以用″水磨″來稱呼其因經過各種處理而變得細膩柔婉的曲調。新崑曲博得了眾口一詞的稱讚。

改革後的崑山腔,大大發展了南曲的演唱藝術,而且在曲調運用上,也吸收北曲結構謹嚴的長處,但它還只是清唱曲,尚未走上戲曲舞台。

完成崑山腔的又一重大革新,將崑山腔推上戲曲舞台,成為戲劇,是由梁辰魚的《浣紗記》開始。崑山梁辰魚是一個着名的戲曲作家,精詩詞,通音律。魏良輔改腔的成就使他頗受鼓舞,但他還覺得這樣的新腔不應只侷限於曲壇清歌,必須擴展到舞台之上佔有更廣闊的天地。

於是與精通音理的鄭思笠、陳梅泉、唐小虞等人發揮文學優勢寫作了以西施為主要人物的《浣紗記》傳奇,從音樂方面彌補了水磨調冷唱的不足,同時把傳奇文學與新的聲腔以及表演藝術綜合在一起,借鑼鼓之勢與舞台之場面形態,第一次將崑曲搬上劇壇。崑山腔在劇曲中的首次運用,引起了轟動,並很快壓倒了其它一切聲腔,一時成為最引人注目的戲曲,並流傳南北各地,這就是崑劇。

結束語】戲曲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之一。這些戲曲可能對於現在的年輕一代人來説都不再那麼重視,也不是很想去看。但是這是保存了中國最傳統的精髓的。

TAG標籤:#歷史 #之母 #中國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