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土家族獨特的傳統婚俗“哭嫁”

土家族獨特的傳統婚俗“哭嫁”

占星站 人氣:8.09K

土家族哭嫁或許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很多地方都有哭嫁的習俗,但是,土家族褲腳是土家族姑娘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就要學習的一種傳統技藝,是土家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麼,大家對於土家族的傳統的“哭嫁”瞭解嗎?
  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土家族獨特的傳統婚俗“哭嫁”

土家族哭嫁的由來
  土家族哭嫁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及明《思南府志》載,在秦漢以後即有土家族人在此開墾耕耘、繁衍生息。古時,土家族的婚姻比較自由,只要男女雙方願意,並徵得族中土老師的准許,便可訂親、婚娶。隨着封建禮教的發展,土家族的自由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樣,也逐漸被包辦婚姻所替代,講求“父母之命、媒約之言”,“門當户對”等條件。

與此同時,土家族姑娘對包辦婚姻不滿而衍生的哭嫁現象就逐步表現出來並發展成內容豐富的文化現象。直至解放後,包辦婚姻的現象才得到基本遏制。不管婚戀形式如何發展,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亦喜亦悲的揮淚慟哭卻亙古不變。即使在民族交往頻繁,文化滲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也要向前來賀慶的親朋好友獻上一曲曲悲歡離合的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的過程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個月開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開始哭的。孃家人邊為她置辦嫁粧,邊傾訴離之情。會哭的姑娘則一個月內不哭重複,要哭祖先、哭爹媽、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等等。

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詞有傳統模式的,也有聰明姑娘觸景生情的即興創作。土家姑娘用“哭”這一形式傾訴心中的情感,可能也有真傷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亂點鴛鴦譜,害了姑娘的一生。

土家族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那天。在出嫁的前一天,親朋鄉鄰都前來祝賀和哭別。新娘家要邀請新娘九位最好的未婚女伴,陪着新娘哭,叫“十姊妹會”。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無論她們家住遠近,無論風雨陰晴,新娘家均要打轎派人去接。十姐妹聚齊後,新娘家將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擺在堂屋中間,比新娘年長的坐上方,與新娘年齡一般大的姑娘坐兩旁,新娘坐在姑娘們中間。哭的內容主要是敍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勵、勸慰的話語

哭到半夜,新娘家裏擺上夜宵讓十姐妹吃,新娘以此為題還要哭一段,以感謝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媒約之言的婚配年代裏,媒人包辦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罵媒人,表達對舊式婚姻的不滿。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歌
  土家族哭嫁的哭嫁歌聽其音是哭,究其譜卻是唱,其意藴豐富。
  土家族哭嫁的內容因為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的,久而久之就成為了《哭嫁歌》。在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以保靖縣馬王鄉、永順縣普戎鄉、龍山縣坡腳鄉等地流存的幾個“本子”較為完整且有特色。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許多樸質無華卻感人至深的詩句。比如:
  忽聽金雞一聲叫,
  好像亂箭穿我心,
  嗩吶吹起“娘送女”,
  鎦子打起“大開門”……
  嗩吶一聲淚一滴,
  扯娘羅裙扯爹衣。
  苦命女兒送上轎,
  親生骨肉兩離分……
  就是鐵石心腸的人,聽了這樣聲聲呼號、字字血淚的哭訴,恐怕也難免潸然淚下吧。
  土家族哭嫁是是一種內涵豐富的土家族文化,也是一種比較有特色的婚俗現象,從過去的可能“真哭”到到現在的不哭不能出嫁,真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一種文化。

TAG標籤:#土家族 #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