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原來這是黎族的 - 黎族代表性的舞蹈

原來這是黎族的 - 黎族代表性的舞蹈

占星站 人氣:2.92W

在每一個民間中,其舞蹈都有着非常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在各種節日中,舞蹈更是人民表達喜悦的主要方式。那麼,黎族的代表性舞蹈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瞭解看看吧。

黎族代表性的舞蹈,原來這是黎族的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太剎”。它起源於古崖州地區(今海南省三亞市)黎族的喪葬習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黎語"轉剎",起源於古崖州黎族喪葬活動,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時用於護屍、趕走野獸、壓驚及祭祖的一種喪葬舞

2006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打柴舞歷史淵源
  黎族民間傳説,建茅屋時,竹竿不斷從屋頂滑下,人們為避免打腳碰頭刺臉,便不斷地跳呀躍啊。這情形頗具趣味,就逐漸模仿和改進,便形成了“跳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太剎”。它起源於古崖州地區(今海南省三亞市)黎族的喪葬習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黎語“轉剎”,起源於古崖州(今三亞市)黎族喪葬活動,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時用於護屍、趕走野獸、壓驚及祭祖的一種喪葬舞。

當代黎族村寨有一喪法叫“旱賽”,即人死後入殮,停棺12天、24天、一個月不等時間,然後入土。在停棺“旱賽”期間,喪家及周村相關男女老少每天晚上都要到喪家跳打柴舞。

清代《崖州志》對這一習俗作了記載:“喪葬。貧曰吃茶,富曰作八,諸心以牛羊低燈鼓吹束奠。作八,心分花木,跳擊杵”。“跳擊杵”則指跳打柴舞這是如今所見的唯一記載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獻。

打柴舞傳承意義:
  由於打柴舞道具、節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極強的娛樂、競技成份,打柴舞很快傳遍整個海南黎族地區,成為黎族著名的舞種。

   

黎族代表性的舞蹈,原來這是黎族的 第2張

一、傳承價值:
  1、歷史價值
  黎族古代護屍舞的“活化石”。各族多有護屍舞。黎舞與喪葬習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有打柴舞一種,經考證,它是如今發現的黎族古老的護屍舞,對研究黎族舞蹈歷史源流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2、藝術價值
  具有成套的固定的跳法和專有名詞。現黎族各舞蹈中,有成套的舞蹈內容、跳法和專有名詞,僅僅打柴舞一種。

3、競技價值和健身價值
  由於打柴舞是用粗木棍、舞的全程是在上下、左右、交叉擊木情況下完成的,故講究擊木者和舞者的配合、默契、膽量和身手、腳法的靈敏。稍有不慎則被擊傷。古代,當地黎族人也利用喪葬活動跳打柴舞的機會,進行競技性比賽。

二、社會影響
  解放後,打柴舞經過加工,改編,流行於整個海南省。並列入部分高校、中專、中小學校體育教材,受益眾多。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TAG標籤:#代表性 #黎族 #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