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城市文化>形象又特色 - 廟會的起源和風俗大全

形象又特色 - 廟會的起源和風俗大全

占星站 人氣:1.87W

漢族傳統廟會是由古代的宗廟社郊制度演化而來的。曾活躍於中國的廣大地區,是真正活着的民俗,很多學者將其稱為“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提起中國古代的廟會,人們會聯想到“廟”,認為廟就是道觀寺廟。顧名思義,廟會就是在寺廟附近聚會,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活動。本期小編要帶大家去了解的就是關於廟會的起源和風俗。

廟會的起源和風俗大全,形象又特色

廟會起源
  廟會上的傳統婚禮廟會是我國傳統的節日形式,反映民眾心理和習慣。它的淵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為羣姓立社,稱為太社,自為立社,稱為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稱為國社,自為立社,稱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為裏,裏各立社,稱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眾向社神祈求風調雨順,就要進行社祭。

社祭時要有舞樂。《周禮春官》:“若樂六變,則天神皆降,可得而禮矣;若樂八變,則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禮矣;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可見,自古以來,祭神時總少不了舞蹈、音樂。這對後世廟會上祭神、娛神以至娛人的活動無疑是有深刻的影響。所以社祭是中國廟會產生的主源。

中國廟會是從古代嚴肅的宗廟祭祀和社祭及民間的信仰中孕育誕生。漢、唐、宋時期,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娛樂形式,尤其經過明清的進一步完善發展,突出商貿功能,從而成為人們經濟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廟會的起源和風俗大全,形象又特色 第2張

廟會風俗

祭神儀式
  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着密切的關係,往往需要舉行祭神儀式。例如“行像”活動。“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

祈子活動
  廟會一開,八方來拜,敬神上香,祈願還家。這是圍繞“廟”和所祭之神而展開的活動,是傳統廟會的主題。其中帶有巫術意味的祈子活動,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這是由中國農業社會的性質決定的。

廟會小吃
  在各種廟會的小吃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歷史悠久的北京小吃,它既有本地傳統的漢族風味,又融和了滿族和回族的民族風味,還有傳自宮廷的御膳小食。

廟會演出
  廟會是與文化娛樂有關的節日活動,有各類民間藝人進行表演營生。

其中主要有:秦腔戲、扁擔戲(即木偶戲)、相聲、雙簧、魔術(我國古稱“幻術”,俗稱“變戲法”)、數來寶、耍中幡、秧歌、高蹺等。

民間玩具
  北京廟會上的麪塑民間廟會以其特殊的魅力,深深吸引了市井百姓。廟會上的玩具市場最為花哨。在民間兒童玩具攤上,擺滿了假面、戲劇木人、小車、刀矛、竹龍。廟會中的民間玩具種類繁多,製作精巧,件件都稱得上是手工藝品。

主要有:空竹、撲撲登、走馬燈、鬃人、吹糖人、畫糖人、塑糖人、麪塑、九連環、撥浪鼓。

TAG標籤:#風俗 #起源 #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