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占星站>傳統文化>城市文化>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占星站 人氣:2.68W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總是以建閣樓的傳統形式為主。要麼求神拜佛,要麼紀念大事又或者宣揚政績。其中中國著名景點中的十大名樓又以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最為出名。你知道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嗎?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沖決巴山羣峯,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腹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造就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裏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餘脈起伏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如今重建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峯嶺上。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運用現代建築技術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
  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佈置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築,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滾滾來,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雄偉壯觀。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朝詩人崔顥。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築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絢麗,雄奇多姿。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2張

滕王閣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活薰陶,“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記載,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裏盛宴歌舞。後來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滕王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説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後,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後,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佳話。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重修後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彷彿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表現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動人傳説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曆代名人。這與第四層表現江西山川精華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歎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3張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故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城郊黃河岸畔,該樓始建於北周(公元557-581年),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特,加之區位優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勢雄偉,風景秀麗,唐宋之際即為河東勝概,唐代文人雅士留詩者甚多。“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是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登樓賞景,放歌抒懷,留下的千古絕唱。
  該樓歷唐經宋,元初(公元1272年)毀於戰火。數百年來,無數觀光遊人只能望河興歎,空留下無盡的遺憾。新落成的鸛雀樓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000平方米,總投資5833萬元。整座建築共分九層,其中台基部分三層。主樓遊覽層共六層,其中,明三層暗三層,除抱廈,廊柱,迴廊外,樓內還設有兩部樓梯間和兩部載人電梯上下相通。一、二層中間有天井,四、六層每層設一回廊,六層設一舞台。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4張

閲江樓
  閲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景區內有閲江樓、玩鹹亭、古炮台、孫中山閲江處、五軍地道、古城牆等30餘處歷史遺蹟,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全國知名旅遊勝地,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獅子山原名盧龍山,高78米,周長2公里,有"獅嶺雄觀"之美譽,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盧龍山大敗陳友諒,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朱元璋稱帝后,賜改盧龍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在山頂建造閲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閲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閲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後入選《古文觀止》。600年來雖有2篇《閲江樓記》流傳於世,但終因種種原因未建成。
  閲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閲江樓高52米,共7層(外觀4層暗3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風格,古典的皇家氣派,成為南京標誌之一。
  登上閲江樓,放眼遠眺,浩瀚的大江風光一覽無餘,令人心曠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盡收眼底。
  閲江樓始建於1999年2月,2001年9月建成對外開放,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採用明四暗三的建築結構,外觀金碧輝煌,精美華麗,具有皇家氣派,被譽為江南四大名樓。總投資一億多元的獅子山閲江樓景區,總面積三十公頃,其中,水面近十公頃,主要由盧龍湖、明城牆、閲江樓等景點組成,各景點之間巧妙搭配,形成了水包城、城包山、山託樓的總體佈局。
  獅子山閲江樓景區的建成,改變了南京的旅遊形象,濃郁的大明文化內涵,山水融為一體的迤儷風光,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成為古城南京又一個旅遊亮點。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5張

越王樓
  作為唐代文化名樓之一的越王樓,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堪稱唐代四大名樓(綿陽越王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之首。恢復重建後的越王樓,氣勢與當年相比毫不遜色。99米的高度目前仍為全國仿古建築之最(現今滕王閣高57.2米,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岳陽樓高32米)。
  天下詩文收錄最豐富,共收錄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陸游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黃鶴樓112篇,滕王閣86篇,岳陽樓、鸛鵲樓雖有名詩文,但並不多),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幾乎涵蓋唐代以後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同時,建成後的越王樓除了將集中展示科技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外,還集觀光、旅遊、商業文化為一體,是一處綜合性商業旅遊中心,對發展綿陽文化、旅遊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昨日,備受廣大市民關注的越王樓續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預計2009年年底竣工。
  越王樓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公元656年-661年)所建,耗銀50萬兩,歷經三載建成,樓高10丈。後毀於明末清初戰火。2001年10月24日,越王樓開始重建,後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越王樓重建工程於2005年3月28日停工。
  今年4月12日,第48次決定,由市投資控股集團(簡稱綿投控股)負責續建和經營。綿投控股接手後,迅速組建項目部,處理前期遺留問題,並同時啟動項目方案修訂、施工招標等工作。在參照西安大雁塔、武漢黃鶴樓、寧波天一廣場等名塔名樓名廣場經營模式的基礎上,對原方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和優化。
  重新規劃設計的越王樓仿古建築羣與周邊眾多名勝美景融為一體,主樓為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現澆,可防7級地震。工程佔地面積82.2畝(含城市道路),總用地面積33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0175平方米,綠化用地面積14408平方米,停車場面積3000平方米。續建工程計劃投資9000萬元。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6張

潯陽樓
  九江市背靠廬山,瀕臨長江,是江西省最北的一座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市內風景點很多,其中就有江南四大名樓之一的潯陽樓。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由於九江自古以來就是長江南岸一座交通要道和經濟發達的城市,所以,雄距江畔的潯陽樓也歷來是名人云集之地。如:白居易、韋應物、蘇東坡等等,都曾登樓題詠。
  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更因施耐庵寫下一部《水滸傳》,其中一位主要人物--宋江曾經在潯陽樓醉酒題反詩,隨着名人名著流芳百世,潯陽樓也蜚聲海內外,吸引着社會各屆人士到此參觀。
  潯陽樓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築風格的樓宇,又是一個集遊覽參觀、喝茶聽書和餐飲為一體的旅遊景點。由全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潯陽樓”匾額赫然高懸,“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這幅古老的楹聯則吸引着無數遊客駐足。
  在一樓大廳內陳列着全國旅遊景點上唯一的一套《水滸》一百單八將的人物瓷像,這一作品把一個英雄好漢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遊客面前。兩幅大型瓷板壁畫——“潯陽樓宋江吟反詩”和“梁山伯好漢劫法場”則將宋江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娓娓道來。愛好書畫的朋友還可在樓內欣賞到多幅出自名家之手的書畫作品和詩詞楹聯。
  二樓忠義堂為當年宋江醉酒題詩處,現仍備有宋江當年喝過的那種酒(稱作“藍橋風月”美酒),以及獨具特色的“水滸宴”。在此可體會一番把酒臨風的雅興。
  四樓為茶室,也是賞景的最佳處。在此可遠眺廬山、近觀長江,再聽導遊將各個景點細細道來,真是饒有趣味。身居室內,喝茶乘涼,再聽上一段精彩的北京評書,你可體會到一種特殊的韻味。
  潯陽樓以其獨特的風格吸引着南來北往的遊客,隨着九江的飛速發展,隨着世界文化遺產——廬山聲譽的提高,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古老而又年輕的潯陽樓,必將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長江邊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7張

光嶽樓
  主體結構建於1374年(明洪武七年),是一座由宋元嚮明清過渡的代表建築,系我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它在形式上承襲了宋元樓閣遺制,在結構上繼承了唐宋傳統。光嶽樓由樓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3米。
  樓基為磚石砌成的方形高台,佔地面積1236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個圓拱門和直通主樓50多級台階組成。主樓為木結構,4層5間,歇山十字脊頂,四面斗拱飛檐,且有迴廊相通。全樓有112個台階、192根金柱、200餘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琅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
  明弘治九年(1496年),考功員外郎李贊到聊城,見此樓高壯極目,天下所無,但及今百年,尚寞落無名,因與當時東昌府太守金天錫商定,命名“光嶽樓”,“取其近魯有光於岱嶽”。該樓是一座由宋元嚮明清過渡的代表建築,系我國現存明代樓閣中最大的一座。
  在形式上它承襲宋、元樓閣遺制,結構上繼承了唐、宋時代的傳統風格,同時和明初其他建築也有若干相似之處,開“官式”建築先河。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樓閣,由樓基和4層主樓組成,總高33米。樓基為磚石砌成的方形高台,佔地1236平方米,邊長34.5米,向上漸有收分,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個半圓拱門和直通主樓的50多級台階組成。
  主樓為全木結構,四面斗拱飛檐,因有迴廊相通。全樓有112個台階、192根金柱、200餘斗拱。樓內匾、聯、題、刻琳琅滿目,塊塊題詠刻石精工鑲嵌,其中尤以清康熙帝御筆“神光鍾暎”匾,乾隆帝詩刻,清狀元傅以漸、鄧鍾嶽手跡,郭沫若、豐子愷匾額、楹聯至為珍貴。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8張

甲秀樓
  甲秀樓位於城南南明河中的一塊巨石之上,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按照原貌修復的甲秀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樓高約20米,三層三檐攢尖頂,雕樑畫棟,華麗宏偉,底部用貴陽郊區的赭紅石作基腳。門窗為細木條鑲冰紋花紋,刻有雄獅、龍鳳、麒麟、花卉等圖案,生動傳神。原有四棵杉木大柱,外加漆膜保護。
  閣壁嵌有明清文人墨士題詠甲秀樓的題記碑刻和楹聯匾額多方。登樓眺望,山川田野盡收眼底。遠處峯巒疊翠,近處江波滾滾。甲秀樓藉助浮玉橋與兩岸接連。浮玉橋現在也整修一新,橋上還新裝了12盞玉蘭花形華燈。
  新建的涵碧亭,坐落在橋中部,高7.7米,寬3.6米,小巧玲瓏,十分精緻。亭的石柱上鐫有清咸豐年間貴陽知府汪炳嗷的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出,人在青蓮瓣裏行”。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9張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鐘樓相望。
  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餘鼓樓巍然聳立。
  西安鼓樓是目前所存在全國最大的鼓樓。它的建築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 磚基座東西長52.6米,南北寬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闢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券洞門。樓建築在基座的中心,面闊7間,進深3間,四周另有走廊。
  第一層樓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層樓重檐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樓的外檐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斗拱,使樓的整個建築層次分明,渾雄博大。登樓的青磚階樓設在磚台基兩側,在第一層樓的西側有木樓梯可登臨樓的第二層。在樓的南檐下正中,懸掛有“文武盛地”藍底金字匾額,是陝西巡撫張楷重修此樓竣工後,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筆”。
  北檐正中懸掛有“聲聞於天”匾額,筆力挺拔,相傳系咸寧李允寬所書。兩匾不僅説明了建築物的意義,而且猶如畫龍點睛,使樓生氣盎然,更顯得宏偉壯麗,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毀,現文物管理部門已着手修復。
  從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恢復“晨鐘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製鼓樓大鼓。重製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
  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共2000年,象徵公元2000年,催人奮進,跨入21世紀。該鼓聲音洪亮、渾厚,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鼓。在鐘樓和鼓樓之間,開闢為鐘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獨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是古城人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佈鼓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公佈鼓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佈保護範圍:其重點保護區為鼓樓基座四周邊(包括台階);一般保護區為重點保護區外延34米;建設控制地帶為東至北大街,南至西大街,北至市政府門前,西側自一般保護區外延70米。

中國十大名樓是哪十個 第10張

南京鼓樓
  鼓樓位於南京城中心鼓樓崗上,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其建築規模之大國內少見,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無樑城闕狀,上層為重檐四坡頂,龍飛鳳舞,雕樑畫棟,十分壯觀。樓上原為明代迎王迎妃、接詔報時之所,原有報時和儀仗用的大鼓兩面,小鼓二十四面,雲板一面,點鐘一面,牙杖四根,壺房銅缸一座,以及其他樂器。
  明亡後這些陳設均已散失。現樓基是明代原建,樓上建築為晚清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時曾來鼓樓,次年在樓上建一巨碑,改鼓樓為碑樓,但當地人仍習稱其為鼓樓。

TAG標籤:#名樓 #十個 #